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八上·路桥期末) 据载,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批复新政建议的上谕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还有些守旧官僚,对于新政上谕经常找借口,拒不执行。由此可见戊戌变法(  )
    A . 维护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 B . 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 C . 受到了封建旧势力的阻挠 D .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1. (2022八上·松阳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捻军: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勤远略:加强国防建设以抵抗外国侵略)。”

    ——曾国藩如是说

    “中国欲自强,那么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那么莫如觅制器之器……那么或专设一科取士,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李鸿章如是说

    材料二: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200余年来而滋甚,一旦以国民之力踣而去之,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10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国民以为……建设之事,更不容缓,于是以组织临时政府职责相属。……是用黾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等编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

    1. (1) 材料一中“欲学习外国利器,那么莫如觅制器之器”指的是什么意思?曾国藩等人“剿发捻”、“勤远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起事不过数旬,光复已10余行省,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是之速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这段话的理解。
    3. (3)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写出这场运动所产生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 1. (2023八上·温州期末) 1895年,上海《点石斋画报》刊登反映各省举子联合上书的新闻图画, 并配文:“台湾为南洋门户,白经李傅相(李鸿章)与倭订约,允将全省拱手让之……在京会试者……皆谓此地万不可让。”该事件的导火索是(    )
    A .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C . 科举制度的废除 D .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 1. (2023八上·义乌期末)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 (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

    数额

    比重 (%)

    数额

    比重 (%)

    数额

    比重 (%)

    1849

    3281

    77

    969

    23

    ——

    ——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材料二:1898 年 6 月 16 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材料三:1923 年,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要落空,渐渐有 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 (2) 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3. (3) 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实现“全人格的觉醒”?
  • 1. (2023八上·义乌期末) 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民主科学”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师夷长技以自强”  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③① C . ④③①② D . ②③④①   
  • 1. (2023八上·东阳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摘编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二:(1911年的这场革命)在政治上付出的沉重代价,最终以文化的巨大进步获得了某种补偿。1912--1919 年初的中国知识界的价值重建运动,可以视为象征。

    ——摘编自许纪霖《中国现代化史》

    1. (1) 请结合梁启超的反思,将思维导图填写完整。

    2. (2) 写出材料二中的“价值重建运动”的性质,并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 1. (2022八上·义乌期中)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起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 . 戊戌变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 .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 1. (2022八上·北仑期中) 行为判析题(判断下列说法或做法是否正确,要求在判断时写“正确”或“错误”,并说明理由。)
    1. (1)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判断:      理由:_

    2. (2) 袁世凯1915年复辟帝制,下令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判断:__     理由:

    3. (3)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

      判断:_     理由:

  • 1. (2022八上·金东月考)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他认为变法从根本上要变革( )
    A . 教育制度 B . 科举制度 C . 文化制度 D . 政治制度
  • 1. (2022八上·北仑期中) 近代中国,在探索中前行。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 (1) 请补充材料一思维导图①②部分,并根据导图概况中国近代化探索特点③。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并说说辛亥革命与事件②的联系。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