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上·杭州期中) 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故居内有如下事迹记载:

    1851年,洪秀全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3年,奉旨办湖南团练,创建湘军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1年,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5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四:1919年10月10日,在纪念武昌起义8周年之际,孙中山不无哀痛地说:“革

    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曾国藩创办洋务企业的历史背景。
    2. (2) 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4.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所说“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是指什么?结合材料三、四,谈谈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 1. (2023八上·杭州期中)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三者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②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③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④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东西碰撞  救亡图存】

    19世纪中期开始,面对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反复思考“中国向何处去”。开始了艰辛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世纪,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A“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B“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大壮国威……”

    材料三:救亡图存的英勇抗争

    1. (1) 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按先后顺序)迫使开放杭州为通商口岸的是哪一次侵华战争的直接后果?
    2. (2) A、B二处的豪言壮语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两位英雄之口?
    3. (3) 上述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为救亡图存掀起的哪两次抗争?抗争虽以失败告终,但给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 1. (2022八上·临海期末) 下图是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某一单元的目录。该单元的主题是(    )

    A . 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1. (2022八上·长兴期末) 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曾做出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6月 16日光绪帝与康有为的对话节选

    康:四夷交迫,分割游志(相继而至),覆亡无日。

    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日学堂,日商务,是变事耳,非变法也。

    ——摘编自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

    材料二: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康有为说的“变事”与“变法”分别指什么?两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 (2) 阅读材料二,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 1. (2022八上·宁波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八年级(1)班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形成两组学习成果。请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同学的学习成果——数轴上学历史)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由此,他们绘制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

    (第二小组同学的学习成果——情境中看历史)

    中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逐渐病入膏肓。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名医”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他们觉得用“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思想疗法”来形容这一场场“救治行动”非常恰当。

    1. (1) 根据第一小组同学学习成果,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指哪两个历史事件?
    2. (2)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第二小组同学所说的一场场“救治行动”各指什么运动。

      ①自我疗伤:②温药慢治:

      ③猛药重治:④思想疗法:

    3. (3) “猛药重治”中的领导人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4. (4) 尽管“名医”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但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
  • 1. (2022八上·宁波期末) 在戊戌变法期间,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还有些守旧官僚,对于变法诏令说“看不懂”,或者说“没办过”,拒不执行。由此可见戊戌变法(   )
    A . 受到了封建顽固势力阻挠 B .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 . 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D .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1. (2022八上·宁波期末) 若“百日维新”能实现的话,不久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有(   )

    ①人们能看到新创办的报纸      
    ②陆海军的士兵们要接受新式训练

    ③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④考生在科举考场上仍为写八股文而发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2八上·宁波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前辈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坚守的的“初心”是(   )
    A . 推翻满清政府 B . 实行君主立宪 C . 实现民主共和 D . 挽救民族危亡
  • 1. (2022八上·宁波期末) 为落实“双减”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某班成立了历史兴趣小组。在讨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 都主张学习西方 B . 都主张暴力革命 C . 都主张民主共和 D . 都主张君主立宪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