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七下·奉化期末)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

    结束了我国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B

    755年,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C

    1005年,澶渊之盟缔结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D

    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2七下·金东期末)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而缠迷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英国学者威尔斯

    材料二: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下)教材

    材料三:

    材料四:乾隆时期颁布了《防夷五事》:一是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二是外国商人到广州,应令寓居洋行,由行商负责稽查管束;三是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及受雇于外商:四是割除外商雇人传递信息之弊;五是外国商船进泊黄埔,酌拔营员弹压稽查。

    ——《清高宗实录》卷550 

    1. (1) 用唐朝时期的史实论证“中国人思想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观点。
    2. (2) 依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原因。
    3. (3) 指出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4. (4) 材料四与材料一、二、三相比较,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不利影响? 
  • 1. (2022七下·鄞州期末) 清朝前期的商业发达,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B . 湖北的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C . 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经营活动 D . 徽商到乾隆时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 1. (2022七下·鄞州期末) 自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间,中国各领域看似稳定不变,其内部又蕴含着相当的变化,变与不变相互交织。

    【科举制度的“变”】

    材料一:科举制度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并在客观上激励了知识分子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行文自“起讲”开始,就须“入口气”。即代圣人孔子或贤者孟子、朱熹等人的口吻说话。谓之“代圣贤立言”。至于代言的内容,也不能凭空捏造或搞乱了时代,只能依照“朱注”的文字加以构思。若天马行空,自由发挥,必遭黜落。

    ——赵伯陶《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心态》

    【政治制度的“变”】

    材料三:有规定州郡长官改由文人充任,长官之外设通判(副长官),使其相互牵制……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事大权,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政大权。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四: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以的主要原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度的合理性。
    2. (2) 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发生了显著变化,指出材料二中“行文”的含义及该变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规定州郡长官改由文人充任”反映了北宋怎样的政治特点?北宋对宰相制度进行了怎样的变革?
    4. (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 1. (2022七下·鄞州期末) 清代有一位军机大臣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首诗说明(   )
    A . 军机大臣整天无所事事,靠绘画消磨时光 B . 军机大臣拥有处理全国军政要务的最高权力 C . 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按皇帝的旨意记录、传达 D . 军机大臣替皇帝处理军政要务,要有自己的创意
  • 1. (2022七下·鄞州期末) 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审核的是(   )
    A . 《浅析“焚书坑儒”》 B . 《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雍正皇帝与军机处》 D . 《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 1. (2022七下·慈溪期中) 18 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 “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 . 焚书坑儒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八股取士、文字狱 D . 闭关锁国
  • 1. (2022七下·慈溪期末)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和完善。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对外则大力平定外患,尊重少数民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唐语林》

    材料二:

    材料三:材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许多读书人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材料四:

    朝代

    组织机构

    作用

    明朝

    A

    是特务组织,专门侦缉官民言行,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清朝

    军机处

    B

    1. (1) 材料一中的“理想局面”是指什么?根据材料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理想局面”?
    2. (2) 材料二中图1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图2反映出元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了什么制度?
    3. (3) 分析材料三,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控制人们的思想?有什么消极影响?
    4. (4) 请写出材料三表格中A、B两处的相关内容。
    5. (5)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演变趋势。
  • 1. (2022七下·慈溪期末) “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从古至今,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不断延伸,传播着文明和友好。

    【文明交汇】

    材料一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王介南)

    【经贸繁荣】

    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请将下列知识卡片填写完整。

              

    【航海壮举】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封闭落后】

    材料四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1. (1) 根据所学列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
    2. (2) ① ② 
    3. (3) 材料三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材料三中体现的平等交往、互惠贸易的方式,在当时有何积极的作用?
    4. (4) 根据材料四分析,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唐朝至清朝,我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是什么?“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对今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 1. (2022七下·慈溪期中) 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唐朝的大臣和皇帝讲话时是坐着的,宋朝的大臣和皇帝讲话时是站着的,明清的大臣和皇帝讲话时是跪着的。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 完善政治制度 B . 相权不断削弱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皇权不断强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