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义乌期中) 如图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②的时代特征应该是(  )

    A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1. (2024七上义乌·期末)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战役。下列对这两次战役共同点的概括,正确的是( )

    ①曹操都取得了胜利 

    ②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③都发生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前

    ④都发生在黄河流域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 《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该战役( )
    A . 发生于公元2 世纪初 B . 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 C .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D . 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
  • 1. 通过下图,我们可以分析出西晋时( )

    ①氐族迁入长安以西的关中地区 
    ②羌族迁入长安以西的关中地区

    ③匈奴族和羯族迁到黄河以南的地区 
    ④鲜卑族迁到辽宁和陕西及河套地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 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到梁代,(姑孰) 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薨,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

    ————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1. (1) 写出材料一①②政权的名称,并写出这一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一例。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正音”,“魏主”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南方“一派田美土肥之象”的原因。
    4. (4) 根据以上材料和分析,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 1. 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 ( )
    A . 八王之乱 B . 七国之乱 C . 淝水之战 D . 国人暴动
  • 1. 如果古代也可以像现在分享生活状态,那曹操在朋友圈“晒”出的内容可能是( )

    ①强身健体练“五禽戏” 
    ②洛阳称帝建曹魏 
    ③废寝忘食读《史记》 
    ④官渡之战胜袁绍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 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年)到西晋统一前的一百多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 .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 .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 . 江南是全国经济重心
  • 1. (2023七上·杭州期中) 走向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如下图,下面四个选项中标记正确的( )

    A . 西汉 B . 西晋 C . 前秦 D . 成汉
  • 1. (2022七上·长兴期末)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纷争的时期,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请你完成这一时期的历史学习任务单。
    1. (1) 任务一:[画示意图一感知历史特点]
      观察下列政权更迭示意图,写出图中①处对应的政权名称,并概括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政权①:

      阶段主要特征:

    2. (2) 任务二:[读万卷书一汲取历史智慧]
      阅读下列史料,指出这些改革措施的影响。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孝文帝)六个王妃中,除一女出于鲜卑八大贵族之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
      ——摘译自《魏书》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自代(古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3. (3) 任务三:[行万里路一追寻历史足迹]
      考察历史遗址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从下列两组古迹中任选一处,按照所给格式为其相关人物撰写简要解说词。

      人物:格式

      介绍(要求写出时期与身份);贡献(要求写出主要成就和地位):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