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汕头模拟)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 1. (2024·龙湖模拟) 2024年1月17日,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携带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在加速升空过程中,飞船相对于地面是的;由于高速运动,飞船的外壳温度会比较高,为了给外壳降温,在飞船外壳上有特殊的涂层,该涂层可以瞬间(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为气体,达到的目的。
  • 1. (2024·南海模拟) 春节后气温骤降,人们惊讶地发现天空中下起了“冰粒”。气象专家解释这种“冰粒”为“霰(xiàn)”,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形成的。下列自然现象与“霰”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 恒山的大雾 B . 汾河公园的雨 C . 双塔公园的露 D . 五台山的雾凇
  • 1. (2024九下·福州模拟) 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使路面的冰及时融化,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张做了一组关于冰熔化的实验。

       

    (1)如图乙,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示数是℃;

    (2)加热一段时间后,小张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象,由此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在熔化过程中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丁图中B图象;

    (4)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丁图中C图象;由以上实验可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将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1. (2024九下·福州模拟) 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 . 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 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 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 1. (2024九下·云南月考) 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叶子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 图乙中,清晨河面白雾是液化现象 C . 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 图丁中,晾晒湿的衣服是升华现象
  • 1. (2024九下·福建模拟) 如图所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述了当时战场兵临城下的景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光”中的铠甲是光源 B . “金鳞”是光的漫反射现象 C . “霜重”中的霜由水凝固形成 D . “声不起”是由于鼓声响度小
  • 1. (2024九下·福建模拟) 探秘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存冰技术:在冰块底下铺一层隔热布,再将由隔热塑胶布、黑色防晒网、岩棉板、草席等保温材料组成的“被子”盖在冰块上,其目的是减缓冰块(  )
    A . 液化 B . 熔化 C . 升华 D . 凝固
  • 1. (2024九下·道里模拟) 在气温低于0℃的寒冷冬季,在积雪的路面上撒盐,会使路面的冰雪较快熔化。小涵产生了疑问:含盐的冰跟纯净的冰熔化时有何不同?她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

    (1)实验前,如图乙所示,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器材,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丙中绘制了A图像,可判断冰是晶体,原因是在熔化过程中

    (2)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足够长时间,小烧杯内的水(选填“会”、“不会”)沸腾。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涵又取了适量浓盐水制成的碎冰,再次加热,得到丙图中B图像;可知,在雪上撒盐可以(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3)小涵又将一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丁所示,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试管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1. (2024九下·道里模拟)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 冰雪消融 B . 露珠晶莹 C . 白雾弥漫 D . 霜满枝头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