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长清模拟) 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B . 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C . 甲物质在 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 . 乙物质在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 1. (2024·长清模拟)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 熔化和汽化 B . 凝固和凝华 C . 凝固和液化 D . 汽化和升华
  • 1. (2024·长清模拟)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 1. (2024·陵城模拟)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谚语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 .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 .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 . “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 .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 1. (2024·陵城模拟) 图中测量工具读数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长度: 2.70cm B . 温度计的示数:       C . 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 4.4g D . 量筒中水的体积: 25mL
  • 1. (2024·天桥模拟) 小明是一位普通中学生,下列是他的部分相关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 . 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 B . 能受的安全电压不小于36V C . 查体时测量的质量约为65kg D . 测量的正常体温约为36.8℃
  • 1. (2024·天桥模拟) 小明班的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 (1) 小明在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调整是.
    2. (2) 改正错误后,小明组继续实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随时观察实验现象,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如图乙所示是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3. (3) 第5分钟开始观察到水中出现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则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
    4. (4)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为℃,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
    5. (5) 小明又改用烧瓶进行了实验,他在烧瓶内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小明看到水不再沸腾;然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丙所示,结果发现已停止沸腾又重新沸腾,水重新沸腾的原因是.

  • 1. (2024·天桥模拟)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之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 快马也要响鞭催,响鼓也需重锤敲"——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B . 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霜"的形成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C . 薄暮敛容歌一曲,氛氲香气满汀洲"——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青山为参照物
  • 1. (2024·天桥模拟) 2023年12月11日冷空气来袭,水蒸气遇冷成小冰晶,济南迎来鹅毛大雪,厚厚的白雪将济南覆盖,银装素裹,天地一白。云、雨、露、霜、雪、雹、雾都是水的"化身",水的状态发生转化与密切相关。水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1. (2023八上·东莞期末)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 .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 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 . 第10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D . 该物质在10~2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