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南京模拟)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是进行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测量物体长度时,零刻度线被磨损的刻度尺不能再使用 B .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可以取出液体后再读数 C .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可以在斜面上沿着斜面方向测量拉力的大小 D . 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物体放入托盘后调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 1. (2024·博山模拟)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春天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 B . 夏天在地面上洒水能有效降温,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C . 秋天小草上露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 冬天北方的屋檐上有时会形成冰柱,是凝华现象
  • 1. (2024·阳谷模拟) 如图所示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其中丙图表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气”),物质从丙图变化到乙图时时,组成物质的体积变大,分子间作用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1. (2024·阳谷模拟)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满树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D . 花气袭人知骤暖: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 1. (2024·长清模拟) 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B . 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C . 甲物质在 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 . 乙物质在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 1. (2024·长清模拟)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 熔化和汽化 B . 凝固和凝华 C . 凝固和液化 D . 汽化和升华
  • 1. (2024·长清模拟) 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 1. (2023八上·东莞期末)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 .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 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 . 第10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D . 该物质在10~2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 1. (2023八上·东莞期末) 查阅资料可知,碘的熔点为114℃。将内部盛有少量碘颗粒的密闭玻璃容器放置在电吹风机的出风口处,如图所示。用电吹风机向玻璃容器吹热风,加热后,碘(选填“能”或“不能”)熔化,不久可观察到容器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热量;撤去电吹风机,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容器侧壁上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 1. (2023八上·东莞期末) 如图甲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如图乙所示体温计的分度值是℃,体温计的读数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