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的方法,而《老子》一书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旨趣大异的两部经典,却成了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这说明中华文化 (   )
    A . 就是儒道文化 B . 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C . 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 . 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们都会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同时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就像看到“神十一”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材料二: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特有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连,使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1. (1) 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这种精神的特点。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千百年来的思想积淀,是其生产生活方式的精神升华,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有别于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基因身份证”。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家园。文化能担当起这一使命的法宝在于其独特性,即每一种文化与其他文化均不尽相同,这一不同让一个民族、国家立身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从现实情况看,丧失文化自信、丢弃“自家宝”,就容易使我们面临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唾弃。现在社会上一些错谬观念的流行,说到底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讲文化自信不是想当然,更不是一厢情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蓄、与时俱进,让我们有资格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璨若星辰,不仅哺育着中华民族,也滋养着世界。当世界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时,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可为人类修复自己的家园送上一剂良方;当世界因各种利益纠纷与冲突而可能擦枪走火时,中华文化“协和万邦”的世界观恐怕是实现各得其所的最佳选择;当西方社会越来越沉湎于社会发展方式“唯一解”的时候,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观表明世界还有别样的可能性、别样的精彩。

        中华文化五千余年的演进是一部“有容乃大”的发展史。我们应秉持这样的视域和胸襟来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进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 (1) 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基因身份证”?
    2. (2) 试举两例说明“中华文化五千余年的演进是一部‘有容乃大’的发展史”。
  • 1.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 《中华世纪坛序》中的“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
    A . 源远流长 B . 唯我独尊 C . 博大精深 D . 独树一帜
  • 1.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   )
    A . 秦的统一 B . 文字的发明 C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 . 撰写史书
  • 1.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国籍)伟大的。他被喻为“”。
  • 1. 莎士比亚主要以38部名垂青史。其早期作品多为,其中原创剧种被认为是伊丽莎白时代英国人对世界戏剧的独特贡献。
  • 1.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和《》。
  • 1. 下列对莎士比亚相关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亨利四世》采用了平行结构,剧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描写了宫廷的政治斗争,另一条反映了平民的生活。 B . 夏洛克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创造的最光辉的喜剧人物,被称为“一支狂欢之夜的长明烛”。 C . 莎士比亚在历史剧《理查德三世》中塑造了理查德三世狡诈、毒辣,但又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暴君形象。 D . 《李尔王》这部作品中存在两条重要情节线索:一是李尔王和三个女儿的故事,二是葛罗斯特一家人的遭遇。
1 2 下一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