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盐城模拟) 如图-1所示是自制简易蛋黄分离器,挤压矿泉水瓶,让瓶口贴近蛋黄,松开手蛋黄被吸进瓶子里,这是利用的作用。如图-2所示,为某小组设计的“研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装置,M、N分别是B、C管内液体中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点。开关打开时,B内的液面(选填“低于”或“高于”)C内的液面。如图-3所示,用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置于矿泉水瓶上方,再用另一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观察到两支橡胶棒会相互

  • 1. (2024八下·哈尔滨月考) 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如甲图,管中水面上升,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B . 如乙图,将竖直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长度不变 C . 如丙图,把水气压计从山下移到山顶,细管内的水柱下降 D . 如丁图,盆景中的水位能保持一定高度,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 1. (2024八下·哈尔滨月考) 下列数据接近实际的是(  )
    A . 一支粉笔的质量为200g B . 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是50N C . 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760mm高的水银柱 D . 教室内的大气压约为
  • 1. (2024九下·宁化模拟) 下列是有关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对应正确的是(  )
    A . 伽利略——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 . 托里拆利——测出标准大气压的值 C . 法拉第——电流的磁效应 D . 奥斯特——电磁感应现象
  • 1. (2024九下·高坪模拟) 如图所示,下列对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甲图:盖在杯口的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出,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B . 乙图:两小车靠近后同时释放,两车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 丙图:测力计示数小于物体的重力,说明使用斜面既省力又省距离。 D . 丁图:摩擦过的气球能吸引小纸片,是因为气球与小纸片带异种电荷。
  • 1. (2024九下·天桥模拟) 中华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粘”字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 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之间没有斥力 B . 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光滑瓷砖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C . 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液化 D . 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1. (2024九下·济宁模拟) 关于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分别在A、B、C三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在C处感觉关上门的难度最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②锤头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利用了锤头的惯性

    ③活塞式抽水机利用大气压,标准大气压下,能提升水的最大高度约为760mm

    ④自制气压计从一楼走上五楼,观察到管内水柱变高,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1. (2024九下·阳新模拟) 如图所示的“吸引”现象中,由大气压强引起的是(  )

       

    A . 甲图:摩擦后的气球吸头发 B . 乙图:拔火罐时玻璃罐吸在皮肤上 C . 丙图:两个铅块挤压在一起 D . 丁图:象棋讲解时,棋吸在板子上
  • 1. (2024九下·合肥模拟) 转换法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如图所示,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它就是将对大气压的测量转换为对的测量。

  • 1. (2024九下·哈尔滨模拟) 某款擦窗机器人如图所示,它的“腹部”有吸盘,当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由于的作用,它能牢牢地吸附在竖直玻璃上;若擦窗机器人的总质量为1.1kg,当它吸附在竖直玻璃上处于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为N。(g=10Nkg)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