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邵阳模拟) 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 . “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 .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 1. (2024九下·邵阳模拟) 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4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B . 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 . t2时刻物体内能比 t3 D . 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 t2时大
  • 1. (2024·贵港模拟)  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①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②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熔化图像丙,由图像可知,此固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1. (2024·巧家模拟) 如图所示,这是小明在夏天清晨观察到的树叶上晶莹的露珠。露珠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汽化 B . 液化 C . 熔化 D . 凝华
  • 1. (2024·姑苏模拟) 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长清模拟) 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B . 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C . 甲物质在 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 . 乙物质在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 1. (2024·长清模拟)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 熔化和汽化 B . 凝固和凝华 C . 凝固和液化 D . 汽化和升华
  • 1. (2023八上·东莞期末)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 .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 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 . 第10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D . 该物质在10~2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 1. (2024·南城模拟)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书中《冶铸》篇记录了铸造铜钟的过程,大致分为“制模—熔炼—浇铸—脱模—打磨”的过程。在浇铸过程中,将液态的金属铜倒入钱币模子,金属铜(选填“吸热”或“放热”)凝固,铜的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 (2024·南城模拟)  如图所示,在室温为10℃的房间内有一块冰漂浮在装有水的盆中(不考虑汽化和升华),一段时间后发现冰块变小了,在这段时间内,水的温度会(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水对盆底的压强会(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