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隆昌二模) 如图所示有关光现象的四种情景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形成的 B . 乙图中由于镜面反射,小聪和小明能同时看到掉在地上的书 C . 丙图中小猫叉不到鱼,是因为光的折射使小猫看到鱼在水中的位置比实际的位置深 D . 丁图中是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图
  • 1. (2024·湖南模拟) 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感光元件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 .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 . 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大,只需将二维码远离手机 D . 感光元件上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 1. (2024·桂林模拟) 放大镜属于:
    A . 凸透镜 B . 凹透镜 C . 凸面镜 D . 凹面镜
  • 1. (2024·吉州二模)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下方白纸的位置,直至白纸上出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如图乙所示,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此时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 1. (2024·惠州二模)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但有些同学因为不良习惯导致眼睛近视了.如图所示是近视眼成因示意图,造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变(选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选填“前面”或“后面”),要用(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 1. (2024九下·长沙模拟) 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50

    40

    30

    25

    20

    像距v/cm

    22

    24

    30

    38

    60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 . 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 . 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 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向距凸透镜50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大
  • 1. (2024·沅江三模)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 输入取货码、扫描二维码等多种方式取货。如图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户通过人脸识别时,“人脸”是光源 B .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 . 要使屏幕上自己的像变小,需靠近“刷脸”机镜头 D . 人脸识别取货时,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 1. (2024·岳阳二模) 如图是用手机自拍杆进行自拍的情景。手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填“凹透镜”或“凹透镜”),与手持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拍出头部的像(填“更大”或“更小”)。

  • 1. (2024·南山三模) 如图所示,在阳光下借助不同的器材并调整器材到光屏的位置和角度,可以探究不同的光学问题。请在如表的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光学知识。

    小器材 

    光屏上的现象 

    分析成因 

    (1) 

    带方形小孔的纸 

    圆形光斑 

    .

    (2) 

    三棱镜 

    .

    光的色散 

    (3) 

    .

    小、亮的光斑 

    光的折射 

  • 1. (2024·岳阳二模)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进行如下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测得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cm。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成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 (2) 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现将图乙中虚线圆圈部分当做人的“眼睛”,当蜡烛远离“眼睛”时,“眼睛"需调节凸透镜的厚度使其(选填“变薄"或"变厚"),改变其对光线的偏折能力,从而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该“眼睛”无法调节凸透镜达到应有的厚度,则应该配戴(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矫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