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天桥模拟) 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智能眼镜,它除了可以当作眼镜外,还可以当作蓝牙耳机。眼镜可将信息传送至镜片,并且允许使用者通过声音控制。耳机贴在颗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使用者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此耳机采用骨传导,是利用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较慢 B . 智能眼镜是通过音色来辨别语音指令是否由使用者发出 C . 佩戴了这种智能眼镜后,可以很好的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 滑动按键可以实现音量调节,此时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 1. (2024·天桥模拟)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之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 快马也要响鞭催,响鼓也需重锤敲"——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B . 秋风瑟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霜"的形成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C . 薄暮敛容歌一曲,氛氲香气满汀洲"——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青山为参照物
  • 1. (2023八上·东莞期末) 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 . 1.70m B . 1.65m C . 0.85m D . 0.80m
  • 1. (2024九下·黔南模拟) 小明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对声现象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以下是他绘制的思维导图中的四个部分,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 (2024九下·保康模拟) 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的贾湖骨笛是以鹤类鸟的翅膀骨头制成的,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如图所示),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来越慢 B . 吹奏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发出的 C . 吹奏的笛声一定属于噪声 D . 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
  • 1. (2023八上·东莞期末) 为了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如上图所示,小丽等同学将一块通电的小音乐芯片用细线系好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向上拉活塞,分辨听到的音乐声的变化。请你思考回答:

    (1)实验中小丽同学把活塞推到底端,并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是为了;小丽向上拉活塞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声音的响度将会(“变小”或“变大”)。

    (2)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空气越稀薄,传递声音的能力(“越强”或“越弱”),由此可以推理得出

  • 1. (2024·裕华模拟) 2024年2月10日,北京卫视举办了以“我的春天,看我的”为主题的春节联欢晚会,如图所示。在跳舞的过程中以时代少年团为参照物,地板是(选填“运动”“静止”)的;时代少年团唱歌时,歌声是由于声带产生的,我们要辨别他们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判断的。

  • 1. (2024·裕华模拟) 最近几年,我国在信息、材料、能源、技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光在光导纤维中沿直线传播,激光能量损耗非常少 B . 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可以海底回声定位,利用的是声可以传递能量 C . 现代生活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等,都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D . 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1. (2024九下·长沙模拟) 1970年4月 24 日,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举国振奋。卫星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东方红》乐曲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B . 《东方红》乐曲声以声波的形式传回地球 C . 乐曲曲调的高低起伏是由于振幅发生了变化 D . 听众能分辨出《东方红》乐曲由编钟演奏的依据是音调
  • 1. (2023八上·化州期中) 在一根长为884m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的间隔2.43秒。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15℃时的传播速度v=340m/s)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