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赣州模拟)  如图所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会听到声音的不同,此声音是由钢尺产生的。

  • 1. (2024·柴桑二模)  在学校组织的“我为自己喝彩”演讲比赛中,小明的演讲迎来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掌声主要是由空气产生的,“雷鸣”形容的是声音的(填声音的特性)。
  • 1. (2024·寻乌一模)  我校初三年级全体学生在“逆风归来,向阳奋发”百日誓师大会上齐呼口号,这是由于同学们的声带 产生的声音;以舞台上正在行走的同学来说,坐在座位上的同学们是 的。
  • 1. (2024·沅江三模) 古筝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弦乐器,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花》,关于王亚平的这次太空演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听古筝声知道所演奏乐曲,主要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B . 古筝发出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C . 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 . 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分辨出古筝
  • 1. (2024·岳阳二模)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 .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 1. (2024·佛山二模) 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物体在,如图乙所示,逐渐增大敲击音叉同一位置的力度,可以听到声音越来越大,观察到乒乓球弹开得越来越远,说明声音的与发声体振幅有关;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 甲阔乙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将 (选填“变化”或“不变”).

  • 1. (2024·新兴二模) 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下列关于民族乐器说法正确的是(  )
    A . 演奏古筝时琴弦振动发声 B . 敲锣的力越大,锣声的音调越高 C . 箫声与鼓声的音色相同 D . 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琴声大
  • 1. (2024·岳阳二模) .“双减"后,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校园更加活跃。如图是学生课后乐器表演的场景。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琴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 . 弹琵琶时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 . 同学们掌声越大,掌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快 D . 优美的乐声一定不属于噪声
  • 1. (2023·常德模拟)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道路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C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的是声音音调太高,太刺耳
  • 1. (2023·常德模拟) 小南晚上在家里房间做作业时,突然看到窗外一道闪电出现,2秒后才听到轰轰隆隆的雷声,为了不让雷声影响做作业,小南赶紧关好窗户。请解释小南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和关窗的目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