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长沙模拟) 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如太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己影,俯看杯中自己。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地上己影”和“杯中自己”的描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 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 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 . 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1. (2024·新疆模拟) 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 . 光的直线传播 B . 光的反射 C . 光的折射 D . 光的色散
  • 1. (2024·昌吉模拟)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调节各元件位置如图乙所示,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3. (3) 保持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一个近视镜片,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可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 1. (2024·会东二诊) 小明在湖边散步时,看到水中的鱼在“白云”中穿梭,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 小明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 . 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 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鱼位置要深 D . 小明看到水中的鱼和“白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 1. (2024九下·长沙模拟) 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50

    40

    30

    25

    20

    像距v/cm

    22

    24

    30

    38

    60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 . 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 . 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 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向距凸透镜50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大
  • 1. (2024九下·长沙模拟) 如图为凸透镜,请你在图上作出图中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

  • 1. (2024九下·长沙模拟) 举世瞩目的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晚在杭州盛大开幕。下列关于体育运动有关的物理问题,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校运会百米赛中,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不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 B . 打排球时发球后,排球在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 C . 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时,此时运动员对杠铃正在做功 D . 篮球比赛时篮球碰到篮板被弹回,说明维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
  • 1. (2024九下·长沙模拟) 人们游梅溪湖公园时所看到的现象中, 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 水中的“白云” B . 阳光下游客的影子 C . 看到的水中游动的鱼 D . 垂柳在水中的倒影
  • 1. (2024·惠州模拟) 阳光明媚的春天,小明和同学们相约郊游。看到茂密的树下有一个个圆形的小光斑,这是光的现象;看到清澈湖水中飘着的白云,这是光的现象;看到清澈湖水中游弋的鱼儿,这是光的现象。(均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 1. (2023·常德模拟) 在一次物理实验探究课上,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

    1. (1) 安装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目的是
    2. (2) 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与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 (3) 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工作的。
    4. (4) 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应将光屏移至cm刻度线处,可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5. (5) 将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承接不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应在凸透镜(选填“左侧”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