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练习题

    爱的契约

                   [美]威尔·斯坦顿

    我和玛吉结婚的时候,经济上很拮据,且不说买汽车和房子,就连玛吉的结婚戒指还是我分期付款购置的。可是如今却大不相同了,人们结婚不但讲排场摆阔气,而且还聘请婚姻顾问,签订夫妇契约。听说有些学校还要开设什么婚姻指导课呢!

    我想,签订一份契约也许会使我们的家庭生活走上正轨。于是,我决定和玛吉谈谈。

    “玛吉,”我说,“婚姻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可是我们结婚的时候……”

    “你在胡扯些什么?”她不由得一愣。

    我说:“这里有一份夫妇契约的样本,是由一对名叫莫里森和罗莎的夫妇签订的,它适用于任何夫妻。”

    玛吉显然对这话题感兴趣,“讲下去。”她催促道。

    我打开书念道:“第一,分析每对夫妇过去的生活是否有遗传病史,是否有吸毒嗜好和犯罪历史,是否有……”

    “别说了,我不想再听下去。”她失望地说,“只有傻瓜才会和这种人结婚。”

    “当然,”我解释说,“这并不是说莫里森和罗莎也有过这类事情。但是,了解情人的过去总要比蒙在鼓里一无所知好得多。这样蜜月结束后,即使碰上令人难堪的事情,你也不会感到束手无策了。”

    “这些对我们来说已经为时过晚了。”

    “怎么会为时过晚呢?一切可以从头开始,要是我们现在也签订一份契约的话……”

    “签订什么?”玛吉吃惊地问。

    “签订契——约。”我故意拖长了音调。

    “为什么?”玛吉疑惑地问。

    “因为契约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约束力。另外,它还能合理地分配我们之间的责任和权利。”我停顿了一下,建议说,“让我们也签订一份契约吧!比如每逢单年由你决定到哪儿去度假,双年则由我说了算。”

    “要是轮到我做主时,正碰上手头没钱,那我们不是只有呆在家里了吗?”她反问。

    “不错,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特殊情况。”我说,“另外,契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酌情处理嘛。”

    “如果契约可以随意改变,那它还有什么用处呢?”玛吉反驳说。

    “言之有理。”我说,“想不到你还知道这些基本常识。”

    “如果你也懂得这些常识,就不会提出签订什么契约了。”

    “要知道,女人经常喜欢谈论平等和自由。一张契约至少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我辩解说。

    “你不懂,亲爱的,”玛吉两眼紧盯着我的脸,激动地说,“平等对女人来说无关紧要,关键是男人是否值得她们爱。要是一个女人真心爱上了一个男人,她就会做一切事情来使他快活。这绝不是那张该死的契约所起的作用,而是她自己情愿这样做。”说完便转身走进隔壁的厨房。

    没想到玛吉懂得这么多的道理。我终于认输了。

    “要喝咖啡吗,亲爱的?我刚煮了一壶。”玛吉探出半个身子温柔地问道。

    “咖啡?太好了。”我转过身来看见她嘴里咀嚼着什么,“你在吃什么?”

    “油煎饼,想尝尝吗?”她笑着问。

    我的天啊!我和玛吉共同生活了十七年,难道她还不知道我讨厌油煎饼?她自己也是一看到油煎饼就会呕吐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玛吉,你喜欢吃油煎饼?”我不解地问。

    “是啊,怎么啦?”她神秘地眨了眨眼。

    “记得我们第一次约会,我给你要了杯咖啡,问你是否要油煎饼,你拒绝了,说是你不喜欢。”

    “是的,你记的不错。”她爽快地说,“可是当时你口袋里只有五毛钱,还是向别人借的。”

    “可油煎饼只需要一角钱呀!”

    “别打肿脸充胖子,那样你回家的车钱就没啦。”说着,她忍不住大笑起来。

    我坐在她身边,贪婪地吃着热腾腾的油煎饼,嘿,味道还真不错啊!

    过了一会儿,我也从包里拿出两只油煎饼——早晨我瞒着玛吉买的,递给她一只说;“我以前不吃油煎饼,但我可以从头学起!”


    1. (1) 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 (2) 结合全文,解释“爱的契约”的含意。

    3. (3) 小说中“我”的形象有何特征?作者刻画这个人物有何作用?

    4. (4) 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5. (5) 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出杂草的几个特点。要求:①要点清晰;②20字以内。

      一棵画眉草,一次能结15000粒种子;一棵狐尾草,一次结的种子达80000多粒。很多杂草的种子很小、很轻,风一吹就会像尘土似的飞扬到空中,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杂草不像栽培作物那样“娇贵”,能耐干旱,耐低温,也不怕土壤贫瘠,在什么地方都能繁殖生长。

  • 1.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人从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地能力地发展;第二部分阐述,以及的根本区别;第三部分指出一个成熟的人终会脱离,他成为自己的父母。


  • 1. 埃里希•弗罗姆(1900~1980),美国著名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弗罗姆一生著述甚丰,内容广泛,主要著作有

    、以及等。


  • 1. 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不能很好地辨认物体,是因为;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爱的对象的发展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的对象应是。 

  • 1. 对“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的正确理解是。   

  • 1. 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第2段中“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中“本来面目”的意思是

  • 1. 下列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B . 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 . 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 . 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 1. 下列对选文理解的句子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 . 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不能很好地辨认物体,是因为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 B . 孩子在生长、发育后,开始有能力区别外部事物的不同,这就使他们能够去爱自己的母亲。 C . 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逐渐由自恋的孤独中解脱出来,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 D . 爱的对象的发展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的对象应是自己的母亲。
  • 1. 对“母 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B . 孩子被母亲爱是因为他们是母亲的孩子,有被母亲爱的资本。 C . 长得可爱、孤立无援都可以成为孩子获得母爱的理由。 D . 母爱的无条件使孩子变得消极、被动,缺少生活的自主性。
  • 1. 文章第2段“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中“本来面目”的意思是(  )

    A . 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 B . 火是 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 C . 一切接触到的事物可感的性质、特征等。 D . 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