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在兴化中学首届戏剧节上,高一年级三个班级联袂进行了课本剧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补充两段串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

    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串联词1)

    下面请欣赏第二个节目《哈姆莱特》,由高一(2)班表演。

    串联词2)

    下面请欣赏高一(1)班演出的《窦娥冤》。

  • 1. 从下列句子中,先剔除两个与段意无关的句子,再将剩下的四个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天才与红宝石一样,都有着双重反光,双重折射。

    ②若想将对称从艺术中除去,那只能先将它从大自然中剔除。

    ③事实上,莎士比亚就像其他伟大的诗人一样,无可争辩地应当获得“酷似创造”这个赞语。

    ④莎士比亚的对称普遍存在于他的作品中,俯拾即是。

    ⑤正是基于这些人世间普遍存在的冲突,这些自然中最为基本的正反,画家康斯坦布尔才构成了他的明暗,雕塑家赫普沃斯才创造了她的曲线。

    ⑥比如生与死,善与恶,公正与偏斜,天使与魔鬼,规矩与变形,伟大与渺小……

    1)剔除的句子是(只填序号):

    2)剩余句子组成的语段的顺序是(只填序号):

  • 1. 下面是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两句名言,试分析它们在表意的侧重点上有什么不同。

    1)时间的无声的脚步,是不会因为我们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而稍停片刻的。——《终成眷属》

    2)时间正像一个趋炎附势的主人,对于一个临去的客人,不过和他略微握一握手;对于一个新来的客人,却伸开了两臂,飞也似的过去抱住他。——《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1)强调的是:

    2)强调的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莎士比亚

    (罗密欧及鲍尔萨泽持火炬铁锄等上。)

    罗密欧 把那锄头跟铁钳给我。且慢,拿着这封信;等天一亮,你就把它送给我的父亲。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无论你听见什么瞧见什么,都远远地站着不许动,免得妨碍我的事情;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所以要跑下这个坟墓里去,一部分的原因是要探望探望我的爱人,可是主要的理由是要从她的手指上取下一个宝贵的指环,因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所以你赶快给我走开吧;要是你不相信我的话,胆敢回来窥伺我的行动,那么,我可以对天发誓,我要把你的骨骼一节一节扯下来,让这饥饿的墓地上散满了你的肢体。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你可不要惹我性起。

    鲍尔萨泽 少爷,我走就是了,决不来打扰您。

    罗密欧 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再会,好朋友。

    鲍尔萨泽 (旁白)虽然这么说,我还是要躲在附近的地方看着他。他的脸色使我害怕,我不知道他究竟打算做出什么事来。(退后)

    罗密欧 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儿,我要掰开你的馋吻,(将墓门掘开)索性让你再吃一个饱!

    帕里斯 这就是那个已经放逐出去的骄横的蒙太古,他杀死了我爱人的表兄,据说她就是因为伤心他的惨死而夭亡的。现在这家伙又要来盗尸掘墓了,待我去抓住他。(上前)万恶的蒙太古!停止你的罪恶的工作,难道你杀了他们还不够,还要在死人身上发泄你的仇恨吗?该死的凶徒,赶快束手就捕,跟我见官去!

    罗密欧 我果然该死,所以才到这儿来。年轻人,不要激怒一个不顾死活的人,快快离开我走吧;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年轻人,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啊,走吧!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因为我来此的目的,就是要跟自己作对。别留在这儿,走吧;好好留着你的性命,以后也可以对人家说,是一个疯子发了慈悲,叫你逃走的。

    帕里斯 我不听你这种鬼话;你是一个罪犯,我要逮捕你。

    罗密欧 你一定要激怒我吗?那么好,来,朋友!(二人格斗)

    侍 童 哎哟,主啊!他们打起来了,我叫巡逻的人来!(下)

    帕里斯 (倒下)啊,我死了!——你倘有几分仁慈,打开墓门来,把我放在朱丽叶的身旁吧!(死)

    罗密欧 好,我愿意成全你的志愿。让我瞧瞧他的脸:啊,茂丘西奥的亲戚,尊贵的帕里斯伯爵!当我们一路上骑马而来的时候,我的仆人曾经对我说过几句话,那时我因为心绪烦乱,没有听得进去。他说些什么?好像他告诉我说帕里斯本来预备娶朱丽叶为妻。他不是这样说吗?还是我做过这样的梦?或者是我神经错乱,听见他说起朱丽叶的名字,所以发生了这种幻想?啊!把你的手给我,你我都是记录在厄运的黑册上的人,我要把你葬在一个胜利的坟墓里。一个坟墓吗?啊,不!被杀害的少年,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一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死了的人,躺在那儿吧,一个死了的人把你安葬了。(将帕里斯放入墓中)人们临死的时候,往往反会觉得心中愉快,旁观的人便说这是死前的一阵回光返照。啊!这也就是我的回光返照吗?啊,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还没有被他征服,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不曾让灰白的死亡进占。提伯尔特,你也裹着你的血淋淋的殓衾躺在那儿吗?啊!你的青春葬送在你仇人的手里,现在我来替你报仇了,我要亲手杀死那杀害你的人。原谅我吧,兄弟!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留在这儿,跟你的侍婢,那些蛆虫们在一起。啊!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从我这厌倦人世的凡躯上挣脱恶运的束缚。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饮药)啊!卖药的人果然没有骗我,药性很快地发作了。我就这样在这一吻中死去。(死)

    1. (1)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从文中找出罗密欧对他的仆人所用的一连串命令甚至夹有恐吓的语言,并说说这些语言表现了什么。
    3. (3) 说说剧中罗密欧对坟墓、死亡有什么样的矛盾看法,这种对同一事物的矛盾看法表明什么。
  •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mǎnɡ)   脚(liáo)   计(ɡuǐ) B . (zhàn)       印(xǐ)       位(sì) C . 贼(máo)       恭(línɡ)      害(qiānɡ) D . (yú)        山(yù)       节(rù)
  • 1.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们已经暗中差人去唤哈姆莱特到这儿来,让他和奥菲利娅见见面,就像他们    相遇一般。

    2)6月29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大阪国际会展中心会晤,谈话历时80分钟,事关中美关系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3)当公交车行驶至南京清凉门桥时,车厢后部一女士突发疾病倒地,包师傅    , 果断调头赶往附近的医院。

    4)某直播平台的女主播上身穿迷彩服、下身着运动裤,在镜头前    , 被网友举报,最终受到处罚。

    A . 偶然 举世闻名 斩钉截铁 搔首弄姿 B . 偶尔 举世闻名 当机立断 烟视媚行 C . 偶然 举世瞩目 当机立断 搔首弄姿 D . 偶尔 举世瞩目 斩钉截铁 烟视媚行
  • 1. 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谗人的诽谤。(排比) B . 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反问) C . 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对比) D . 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比喻)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哈姆莱特》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一位企图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B . 莎翁最大的贡献不在于他接受现成的变化,而在于他对这一时期英语词汇的最大胆的创新,并且用他的作品将新创的词最广泛地传播开来。 C . 莎士比亚大约在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或是改编老剧目,或是独立创作,几年后便声名鹊起。 D . 哈姆莱特的复仇事件是被放置在一个错综复杂的极为矛盾的环境中的,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感情的折磨。
  • 1. 对剧本的悲剧性结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哈姆莱特的悲剧是人文主义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悲剧,完全是由他犹豫型性格导致的。 B . 哈姆莱特的悲剧是人文主义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因为他所处的时代还缺乏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 C . 虽是悲剧结尾,可是哈姆莱特却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的道义上的胜利。 D . 虽是悲剧结尾,但读者或观众的感受却是悲壮而不悲观,这也正是这部杰作直到今天仍然感动着、鼓舞着人们的原因。
  • 1. 对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的社会背景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这一时代大背景是引发诗人思考的土壤。 B . 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C .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D .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理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