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 .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 . 《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1. (2023高三上·菏泽期末) 名篇名句默写
    1. (1) 《诗经·氓》中写女子的家人对女子这段婚约不了解甚至冷嘲热讽的句子是“”。
    2. (2) 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运用反问手法,表明作者对秦统治者极尽搜刮而又极端不珍惜的愤慨。
    3. (3)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一句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相通之处;这首词中的“”与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都写到了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
  • 1. (2022高二下·辽中期末)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 (1) 下列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2) 下列有关诗经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3. (3)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1. (2021高三上·广东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氓》中的女子多年为妇,包揽了家里的劳作;。女子每天如此辛劳付出,男子却在心愿满足之后,对其开始施暴。
    2. (2) 《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遇到老师的训斥,恭敬有礼,不敢出言答复,,才又向老师请教,因此宋濂认为自己虽愚笨,却
    3. (3) “巴山”是中国陕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区山地的总称,东西绵延500多公里。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巴山”在古诗词中时有出现,如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诗经》:乌托邦的风俗画

        三千年前的先民们生活在疆域不明的土地上,西周的日头落下后,春秋的繁星又缀满天际。在文明勃兴的源头,我们的祖先种庄稼的同时漫不经心地种植了最早的诗歌,收割下来,堆成一小堆叫“诗经”的粮食。

        总怀有一种近乎“花痴”的向往之情回看先秦历史。先秦之中,尤爱春秋。那时名教和权术还在他妈的肚子里,文化本身顺乎自然因而光风霁月,劳动、杀伐、喜乐、歌哭,一切合于其本质。到战国时候,人心已是不古,再后来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产生,虽然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带来的士阶层独立精神的丧失和整个社会自由思想的湮灭,却无疑给“君子国”画上了句号。于是成书于最后的原始乌托邦的《诗经》,也格外的洁净和美好,令人珍惜。

        少读诗书,一向喜欢浪漫主义的狂想,不中意现实主义的枯燥,而溯至诗歌的源头却恰恰相反:热爱《诗经》的朴素清新,厌倦《楚辞》的佶屈聱牙。《诗经》如玉,天然无须雕饰,那些一唱三叹的字句里倾注了古老的歌者们对生命真挚的思考和感触。

        比如描写一个女子在昏暗的天色里等待她的情人:“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一个征战多年的士兵踏上了回家的路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个孤独的哲学家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最好的诗歌令人读之无言,无法解释,亦无复增益。尝于闹市街头见老夫老妇携手过街,彼时落照煦暖,空气中尘埃飞扬,恍然忆起《诗经》中“死生契阔”句,呆立半晌,默念再三,唯有怆然。

        诸经之中,只有《诗经》是真正的艺术,和真正哲学的《易经》共同得以不朽。相对于制度和历史平庸的本质,它们闪耀着珠玉般经世弥久的美好光辉。然而无论什么,一旦沦为“经”,就会遭受不可避免的歪曲和利用。在作为“经”的《易经》中,原本混沌一片的阴阳有了主次之分。而对《诗经》的曲解就更加离谱,朱熹解《关雎》一篇为“颂扬文王教化,赞美后妃令德”,不知他私下里是否也觉得有那么点儿“不着调”。后人自己变得奴性了,也恨不得给他前面的所有东西染上奴性的色彩。

        而《诗经》的美中,自有一份坦然,穿越层层烟雾和喧嚣,直指人心。它就是民歌甚至童谣,后人的阐释越艰深,那些字句越显得单纯。我们忽略掉浩浩荡荡的校注来阅读诗歌本身,会惊异地发现它们在如许岁月中竟然纤尘不染。也许有一天我们将不知道“卷耳”是什么植物,甚至不知道“马”是什么动物,“兕觥”更是早已成为传说中的容器,但人们将永远了解一个诗人的心情,他在异乡惨淡的空气里借酒聊以自慰,说道:“维以不永伤……”

        春秋的风在《诗经》中一路吹到现在,把永恒的歌声刮进我们每个人的骨头里。

    1. (1) 作者在第一段运用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 (2) 作者为什么说诸经之中,只有《诗经》是真正的艺术?
    3. (3) 文中第三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4. (4) 如何理解“《诗经》:乌托邦的风俗画”这一标题?
  •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旌旗。

    1. (1) 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 (2)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 狁之故。不遑启居, 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 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面关于诗歌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3. (3)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几句历来为评论家所赞赏,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士之耽兮,犹可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 (1)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 (3) 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经》是诗,不是经,这在今天是很明确的。但___________。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___________,另一方面则用于___________,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拿来做教化的工具

    ②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③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被当做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④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有些人看到国君或官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诗献给他们

    ⑤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被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

    A . ①⑤③④② B . ③⑤④②① C . ②④①③⑤ D . ①③⑤②④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学校举行的“我读《诗经》”比赛活动,使我们锻炼了组织能力,增强了集体意识,彰显了青春活力,提升了诗歌鉴赏水平。 B . “两让两争取”这一办学思路的提出,目的就是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争取社会的广泛认可,使我们学校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名校。 C . 根据各种民调显示,人们高度钦佩中央的反腐勇气,坚决拥护中央对所有贪官开展调查的决定。 D . 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要求我们的政府努力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