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桂林月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故晏子见公。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强,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 , 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 , 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今公自奋乎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身立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君之行,用此存者,婴未闻有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材料二: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 , 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 , 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 , 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天下之民。”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

    【注】①汤,商汤,商朝的创建人。②葛,葛伯,葛国的国君。葛国是商紧邻的小国。③昆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国名。④太王,周文王的祖父。⑤獯鬻,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轻死以行礼A谓之勇B诛暴C不避强D谓之力E故勇力之F立也G以行其礼H义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

      ②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5. (5) 两文分别倡导怎样的“勇”,反对怎样的“勇”?
  • 1. (2023·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郁离子曰:“疾病之中人也,始于一腠理之不知,或知而忽之也,遂至于不可救以死,不亦悲夫!天下之大亡一邑不足以为损是人之常言也一邑之病不救及其甚也然后倾天下之力以救之无及于病而天下之筋骨疏矣”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春申君曰:“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朱英谓春申君曰:“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春申君不寤,卒为李园所杀,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穆天子得八骏,伐徐偃王,灭之,乃立天闲、内外之厩。八骏居天闲,食粟日石;其次乘居内厩,食粟日八斗;又次居外厩,食粟日六斗;其不是选者为散马,散马日食粟五斗;又下者为民马,弗齿于官牧。以造父为司马,故天下之马无遗良,而上下其食者莫不甘心焉。穆王崩,造父卒,八骏死,马之良驽莫能差,然后以产区焉。及夷王之年,盗起,内厩之马当服戎事,则皆饱而骄,闻钲鼓而辟易,望旆而走。乃参以外厩。二厩之士不相能,内厩曰:“我乘舆之骖服也。”外厩曰:“尔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争而闻于王,王及大臣皆右内厩。既而与盗遇,外厩先,盗。内厩又先上以为功,于是外厩之士马俱懈。盗乘而攻之,内厩先奔,外厩视而弗救,亦奔,马之高足骧首者尽没。王大惧,乃命出天闲之马。天闲之马,实素习吉行,乃言于王而召散马。散马之士曰:“戎事尚力,食充则力强;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侪力少而恒劳,惧弗肩也。”王内省而惭,慰而遣之,而廪粟不继,虚名而已。于是四马之足交于野,望粟而取,农不得植,其老羸皆 , 而其壮皆逸入于盗,马如之。天下萧然。

    (选自《郁离子•卷一》)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尔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争而闻于王,王及大臣皆右内厩。

      ②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侪力少而恒劳,惧弗肩也。

  • 1. (2024高一下·贵港期中)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信再拜贺曰:“……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利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于是汉王大喜。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有删改)

    材料二: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竞学。

    项羽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教仓粟。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忍,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悲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佯惊愣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为,曰:天下年夫定矣,为多自为之,愿局慰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互彭城,雅发背而死。

    (选自《史记·项明本纪》,有改

    [注]利敞,摩挲致损。

    1. (1) 文中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皮位置的各案标号涂黑,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涉间不降ABCDEF是时G楚兵H诸侯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4. (4)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②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踢残骨归卒伍。

    5. (5) 范增是项羽最重要的谋士,项羽为什么最终抛弃了范增?请结合两则材料简单说明。
  • 1. (2024高二下·浦北期中)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也。初仕隋,为隰城尉,坐事除名,徙上郡。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遂罄竭心力。是时,贼寇每平,众人竞求金宝,玄龄独先收人物,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与之潜相申结,各致死力。累授秦王①府记室,兼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玄龄在秦府十余年,恒典管记。隐太子以玄龄及杜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高祖,由是与如晦并遭驱斥。及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召玄龄、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谋议。及事平,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左庶子。贞观元年,迁中书令。三年,拜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封梁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既总任百司,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疏贱。十三年,加太子少师。玄龄自以一居端揆②十有五年,频抗表辞位,优诏不许。十六年,进拜司空 , 仍总朝政,依旧监修国史。

    玄龄复以年老请致仕。太宗遣使谓曰:“国家久相任使,一朝忽无良相,如失两手。公若筋力不衰,无烦此让,自知衰谢,当更奏闻。”玄龄遂止。太宗又尝追思王业之艰难,佐命之匡弼,乃作《威风赋》以自喻,因赐玄龄,其称类如此。

    (选自《贞观政要·卷二》,有删改)

    材料二: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寻薨,年七十。废三日。

    (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有删改)

    [注]①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②端揆,指相位。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不以求备A取B人C不以己D长E格物F随能G收叙H无隔疏贱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总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②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离骚》)

    5. (5) 太宗为什么如此亲近礼待房玄龄?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 1. (2023高一下·浦北期中)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亟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城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该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

    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思伤其身者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北,不敢纵逸。”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叉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娃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下虑生骄逸之端必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以上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②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5. (5) 对于唐太宗提出“创业和守成哪件事吏难?“的问题,房玄龄和魏征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述其理由。
  • 1. (2023高一下·浦北期中) 下列加横线的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来于秦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⑧楚人一炬,可怜  ④后人哀之而不

    ⑤朝歌夜弦 ⑥廊缦回 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  ⑧求木之长者,必其根本

    A . ①②⑧ B . ②④⑤ C . ③⑤⑦ D . ③④⑥
  • 1. (2024高二下·联合期中) 文言文阅读

    夫人主之听治也,虚心而弱志 , 清明而不暗。是故群臣辐辏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者。则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治国之道明矣。

    文王智而好问,故圣。武王勇而好问,故胜。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千钧之重,乌获不能举也;众人相一,则百人有余力矣。是故任一人之力者,则乌获不足恃;乘众人之制者,则天下不足有也。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夫推而不可为之势,而不道理之数,虽神圣人不能以成其功,而况当世之主乎!

    夫载重而马羸,虽造父不能以致远;车轻马良,虽中工可使追速。是故圣人举事也,岂能拂道理之数,诡自然之性,以曲为直,以屈为仲哉?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是以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而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聋者可令唯筋 , 而不可使有闻也;喑者可使守圉,而不可使言也。形有所不周,而能有所不容也。是故有一形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毋小大修短,各得其宜,则天下一齐,无以相过也。圣人兼而用之,故无弃才。

    得失之道,权要在主。是故正于上木直于下非有事焉所缘以修者然也故人主诚正 , 别直士任事,而奸人伏;人主不正,则邪人得志,忠者隐蔽矣。使人主执正持平,如从绳准高下,则群臣以邪来者,犹以卵投石,以火投水。故灵王好细腰,而民有杀食自饥也;越王好勇,而民皆处争死。由此观之,权势之柄,其以移风易俗矣。尧为匹夫,不能仁化一里;桀在上位,令行禁止。由此现之,贤不足以为治,而势可以易俗,明矣。《书》曰:“一人有庆,万民赖之。”此之谓也。

    (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注】①听治:断狱治事。②弱志:减少自己的志趣、欲望。③乌获:战国时期秦国的大力士。④造父:人名,古代驾车的高手。⑤中工:具有中等技能的人。⑥唯筋:缠制弓弩。⑦喑者:哑巴。

    1. (1)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是故A绳正B于上C木直D于下E非有F事焉G所缘以H修者I然也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力胜其任,则举之者不重也;能称其事,则为之者不难也。

      ②故人主诚正,则直士任事,而奸人伏匿矣。

    5. (5) 尧明明是人主,作者却说“尧为匹夫,不能仁化一里”,请从论证的角度分析作者为何这样说。
  • 1. (2024高三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月考)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刘滂字德霖,武义人。滂自少诵说,能其师。与浦江梅执礼同游学,人士多倾下之,号“东梅西刘”。中大观己丑进士第,调新昌县令。县在豫章山中,俗嗜斗,令到官辄移病去,以他吏摄之。临以诚,未几称治 , 傍邑讼不能决者,决之。豪邹氏横里中,挟贵婣诬人死,滂捕致械治之。部使者为请,不听,卒傅以法,投豪于相州。蔡京与滂祖为布衣交,滂至京师,京曰:“吾故人有孙耶?”除详定勅令所删定官,欲挽滂为党。会常瓌书诗屏间,京疑其讪己,属滂求其迹,且迁官。滂笑曰:“此胡为及我哉?”京闻之不悦,滂亦拂衣去。是不调者十余年。靖康初,诏除太常博士,不拜。建炎中,上问人才于近臣,学士詹乂、给事中汪藻、舍人李公彦皆云滂可用,用滂知建昌军。建昌旧守多懦夫威权不立兵习悍骄邀求无度。滂至,一以法绳之,兵不胜其忿,持戟入市掠人物,即拒者刺伤之。滂捕系追偿,兵遂为变。滂及母、妻皆死,时绍兴甲寅七月三日也。滂卒时年五十六。其妻汤氏侍姑侧,兵及身犹不去,竟遇害。建昌人闻滂死,皆恸哭失声。逾期,父老犹会佛祠哭之,有欲绝者,且千里以书吊其孤。朝廷既诛始乱者,复用御史言,褒滂为朝请大夫,官其一子墉。滂好学,善属文,与人交,终始如一,闻有急,倾财赴之。居官嫉恶如仇,毅然不可回夺,以及于难云。

    (节选自宋濂《刘滂传》)

    材料二:

    鼛微时与蔡京善,常曰:“蔡子,贵人也,然才不胜德,恐贻天下忧。”至是,京还朝,遇诸涂,京逆谓曰:“我若用于天子,愿助我。”鼛曰:“公诚能谨守祖宗之法,以正论辅人主,示节俭以先百吏,而绝口不言兵,天下幸甚,鼛何为者?”京默然。既相,出提点江东刑狱。

    (节选自《宋史·孙阍传》)

    【注】①蔡京:北宋末年奸相。②欲绝:感情极其强烈。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建昌旧守A多懦B夫C威权D不立E兵习F悍骄G邀H求无度。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滂临以诚,未几称治,傍邑讼不能决者,乞从滂决之。

      ②蔡子,贵人也;然才不胜德,恐贻天下忧。

    5. (5) 从刘滂、孙鼛拒绝蔡京要求的两件事中,可以看出他们共同拥有哪些优良品质?请简要概括。
  • 1. (2024高二下·贵港期中)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萧翼遂改冠微服,衣黄衫,极宽长潦倒,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内,即共围棋抚琴,投壶握槊,谈说文史,意甚相得。通宵尽欢,明日乃去。辩才云:“檀越闲即更来此。”翼乃载酒赴之。兴后作诗如此者数四诗酒为务僧俗混然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付受有绪,那得参差。可明日来看。”及翼到,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翼见讫,故驳瑕指颜,曰:“果是响拓书也。”纷竞不定。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童子曰:“翼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即使人召辩才,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

    (选自《法书要录》,有删改)

    材料二:

    王羲之尝书《兰亭会序》。隋末,广州好事僧得之。僧有三宝,而持之。一曰右军《兰亭》书,二曰神龟,三曰如意。太宗特工书,闻右军兰亭真迹,求之得其他本,若第一本,知在广州僧,而难以力取。故令人诈僧,果得其书。僧曰:“第一宝亡矣,其余何爱。”乃以如意击石,折而弃之;又投龟一足伤,自是不能行矣。

    (选自《纪闻》,有删改)

    [注]①萧翼,唐朝官员。太宗时,命为监察御史,奉命取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于越僧辩才。他设酒酣乐,探韵赋诗,成功窃取《兰亭序》而归。②檀越,指施主。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兴后A作B诗C如此者D数四E诗酒F为务G僧H俗混然。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

      ②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伪作耳。”

    5. (5) 两则材料在对唐太宗获取《兰亭序》真迹一事的记叙详略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 1. (2024·南宁模拟)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公输般为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合重,往见公输般,谓之回:“吾自宋闻子,吾欲籍子杀王."公输般回:“吾义固不杀王!”墨子曰:“闻公为云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义不杀王而攻国,是不杀少而杀众.敢问攻宋何义也?"公输般服焉。请见之工,墨子见楚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舆而欲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槽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也?”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墨子口:“之地方五十 , 宋方五百里,此犹文之与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战!请无攻宋。”

    (节选自《战国策·宋策》)

    材料二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需之,子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子怪而问之回:“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感愚也?甚矣哉,为欺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穿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阜比者,洗洗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投孙吴之略耶?哦大冠、拖长绅者,昂昂手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阜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坐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节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用的两种器具。

    1. (1)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得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盗起而不知御A民B困而不知救C吏D奸而不知禁E坐F糜G廪聚而不知耻.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荆之地方五千里,宋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弊與也。

      ②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

    5. (5) 结合材料二,淡谈你对“金玉其外,败累其中”的理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