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下·盐城期末)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侯庙

    杜甫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两首诗都以诸葛亮为抒怀对象,请简要概括两诗对武侯情感的异同。
  • 1. (2023高二下·哈尔滨期中) 名人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离骚》中屈原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仍然因进谏而遭到贬黜的两句””。
    2. (2) 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写飞瀑直下,引发万壑雷鸣,场面宏大,震撼人心。
    3. (3) 杜甫《蜀相》中,“”两句写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诗人却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
    4. (4) 《望海潮》词中的“”写了街巷河桥的美丽;””写了居民住宅的雅致。
    5. (5) 《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 “。
    6. (6)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杜甫《客至》
    7. (7) 朱弦已为佳人绝,。万里归船弄长笛,。 (黄庭坚《登快阁》)
    8. (8)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 1. (2022高二下·汕尾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2. (2) 李白《蜀道难》中,诗人想象自己在星星中间穿行,心惊胆寒,徒然长叹的诗句是“”。
    3. (3) 杜甫《蜀相》中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和自身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在一起的千古名句是“”。
  • 1. (2022高二下·尚志月考) 下列选项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 《蜀道难》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两句使用夸张手法描写山之高峻,壁之陡峭,以此表现蜀道之难。 B . 《蜀相》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高度概括评价了诸葛亮一生伟大的功业。 C . 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明清则称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 D . “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古代下级向上级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在“表”中可以有所陈述、请求、建议。
  • 1. (2021高二下·厦门期中) 下列有关课内诗歌散文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采用了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诗人借此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B . 《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与称颂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抒情诗,重在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后者是咏史怀古诗,重在肯定诸葛亮积极进取的北伐精神 C . 《庖丁解牛》一文中两处运用对比,一是用对比写庖丁解牛经历的三个阶段的技术的提高过程,阶段明显,比较鲜明;二是用对比写庖丁与良庖、族庖用刀的情况,技术对比,高下分明 D . 《项羽之死》一文中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所拥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 1.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 1.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 1.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 1. ,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 1. 阅读宋词《破阵子》,回答(1)--(2)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 (1) 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2. (2) 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

1 2 3 下一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