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1. (1) 《阿房宫赋》中,杜牧说“”,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
    2. (2)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也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 (3)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是感叹时无英雄;“”一句,是通过描写佛狸祠社日的热闹场面,表达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百姓愚昧麻木、安于异族统治的忧愤之情。
  • 1. (2023高一上·河北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烟涛微茫难求(信:实在) 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 B . 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 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 C .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之梦吴越(因:于是) D . 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 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夜晚)
  • 1. (2023高二上·枣庄月考) 对《将进酒》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两句,是诗的主旨句。 B . 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束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 . 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得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万”表现了豪迈诗情,但给人空浮之感。 D . 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全诗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 1. (2023高二上·炎陵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  , 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 , 端章甫,愿为小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4. (4)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5. (5) 结合原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分析孔子的形象。
  •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莫言在中国文坛上虽非________,但其文学才华和艺术创造力令人瞩目。他的小说创作以乡土气息和农民本位为主线,塑造了余占鳌、上官氏、西门闹等率情任性的农民形象。小说《丰乳肥臀》,运用________的艺术概括力,通过上官鲁氏这个母亲的遭遇,把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母亲的伟大与宽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纯以文学水平而言,莫言获奖________。

    A . 出类拔萃   不同凡响   实至名归 B . 出类拔萃   出神入化   名副其实 C . 鹤立鸡群   出神入化   名副其实 D . 鹤立鸡群   不同凡响   实至名归
  • 1. 对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流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 1. 默写
    1. (1) 《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
    2. (2) 《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了黄河的浩大声势的诗句:“。”
    3. (3) 《将进酒》中突出表现诗人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
  • 1. 阅读《将进酒》一诗,分析下面诗句中的人物的思想情感。

    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

  • 1.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将进酒》
  • 1. “主人何为言少钱”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将进酒》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