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河池二模) 天宫课堂上,王亚平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熔化 B . 凝固 C . 液化 D . 凝华
  • 1. (2023·常德模拟)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 蒸笼旁的“白汽” B . 蜡烛流出“烛泪” C . 树上的“雾凇” D . 草叶上的露珠
  • 1. (2022八上·达川期末) 下列各种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 冬天,紧闭的玻璃窗内壁出现冰花 B . 冰箱内取出的西红柿“冒汗” C . 衣柜内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D . 用铁水浇铸工件
  • 1. (2024·巧家模拟) 如图所示,这是小明在夏天清晨观察到的树叶上晶莹的露珠。露珠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汽化 B . 液化 C . 熔化 D . 凝华
  • 1. (2024·兰山模拟) 2023年的冬季,哈尔滨成为人们最热的旅游目的地。下列旅客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中,其物态变化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 溜滑的冰面 B . 洁白的雪野 C . 美丽的雾凇 D . 如画的冰花
  • 1. (2024·阳谷模拟)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满树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D . 花气袭人知骤暖: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 1. (2024·陵城模拟)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谚语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 . “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 .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 . “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 .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 1. (2023八上·东莞期末) 查阅资料可知,碘的熔点为114℃。将内部盛有少量碘颗粒的密闭玻璃容器放置在电吹风机的出风口处,如图所示。用电吹风机向玻璃容器吹热风,加热后,碘(选填“能”或“不能”)熔化,不久可观察到容器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热量;撤去电吹风机,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容器侧壁上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 1. (2024·湖北模拟)  李白《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雪的形成过程对应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是(  )
    A . 液化、放热 B . 凝固、吸热 C . 凝华、放热 D . 凝华、吸热
  • 1. (2024·利川模拟) 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其中的“汤沸”过程是属于(   )
    A . 汽化现象 B . 液化现象 C . 升华现象 D . 凝华现象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