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长沙模拟) 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如太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己影,俯看杯中自己。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地上己影”和“杯中自己”的描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 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 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 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 . 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1. (2024·广西模拟) 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 树下太阳的光斑 B . 水中山峦的倒影 C . 雨后空中的彩虹 D . 透镜放大的文字
  • 1. (2024·新疆模拟) 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 . 光的直线传播 B . 光的反射 C . 光的折射 D . 光的色散
  • 1. (2024·昌吉模拟)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调节各元件位置如图乙所示,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3. (3) 保持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加一个近视镜片,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可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 1. (2024·赣州模拟)  某同学在湿地公园沿着湖边栈道散步,看到湖中鱼儿在白云间游来游去,他看见的湖中的“白云”和“鱼儿”分别属于光的现象和光的现象。
  • 1. (2024·赣州模拟)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 10cm B . 15cm C . 20cm D . 30cm
  • 1. (2024·会东二诊) 小明在湖边散步时,看到水中的鱼在“白云”中穿梭,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 小明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 . 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 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鱼位置要深 D . 小明看到水中的鱼和“白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 1. (2024·寻乌一模)  中国古诗词蕴含许多物理知识,比如唐代诗人于良史的《春山夜月》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月在手”是光的 现象,“香满衣”属于 现象。
  • 1. (2024九下·长沙模拟) 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50

    40

    30

    25

    20

    像距v/cm

    22

    24

    30

    38

    60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 . 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 . 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 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向距凸透镜50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大
  • 1. (2024九下·长沙模拟) 如图为凸透镜,请你在图上作出图中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