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上·珠海月考) 针对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对准损伤处喷射液态态氯乙烷,使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血管收缩以防止淤血,神经传导速度变慢以减缓痛感。氯乙烷主要被采用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喷出后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 1. (2023八上·宝安期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奔跑的水滴

    水滴入温度比沸点略高的热锅中,很快就汽化了。当把锅加热到温度很高时,水滴入锅中后会不停滚动,到处乱跑,这个过程能持续几十秒甚至几分钟,这种现象就是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叫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莱氏效应)。

    1732年荷兰物理学家赫尔曼首先发现了莱顿弗罗斯特现象,因德国科学家莱顿弗罗斯特的深入研究而得名。1756年,莱顿弗罗斯特深入研究后发现:当水或其它液体接触炙热物体表面时,接触处的液体急剧汽化,形成一层蒸汽膜,蒸汽托住液滴,使液滴与物体表面分离,蒸汽的溢出会导致液滴的滚动。当物体温度达到莱顿弗罗斯特点时,液体便会产生莱顿弗罗斯特现象,粗略测量水在平底锅中的莱顿弗罗斯特点约为193℃,莱顿弗罗斯特现象也适用于固体。莱氏效应主要应用于航天科学。生活中,厨师热锅时,会向锅里滴几滴水来判断锅是否够热。在传统的过火堆仪式中,表演者先沾湿双脚,光脚快速走过火堆,而不易被烫伤。2014年,旨在关注渐冻人症(ALS)的“冰桶挑战”活动风靡全球,但俄罗斯科学家安东科诺瓦洛夫似乎觉得还不够劲,他把一桶零下196℃的液氮倒在头上,人却安然无恙。(以上危险活动,非专业人士切不可尝试)

    (1)莱氏效应表明,水滴和高温物体表面之间形成了一层蒸汽膜,使水的汽化变(选填“快”或者“慢”),说明水蒸气的导热性能比水(选填“好”或者“差”);

    (2)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沸点,因为气压;(均选填“升高”、“不变”或者“降低”)

    (3)挑战者将液氮浇在身上,人却安然无恙,是因为液氮(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氮蒸气时(选填“吸热”或者“放热”)对人体起到了保护作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液体才能发生莱氏效应

    B.锅的温度越高,滴入锅中的水汽化就越快

    C.只要锅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就能发生莱氏效应

    D.发生莱氏效应时水的汽化速度减缓

    (5)下列现象不能用莱顿弗罗斯特现象解释的是

    A.表演者徒手快速劈开高温铁水

    B.冰块放入铁锅中与锅接触的部分很快化开了,而上半部分没有变化

    C.湿润的手指快速掐灭蜡烛的火焰,而手指没有烫伤

    D.烧红的铁锅打入鸡蛋,晃动铁锅时鸡蛋在锅中来回滑动,不用油也能实现不粘锅的效果

  • 1. (2024九下·祁阳模拟) “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节气的描述属于熔化的是(  )
    A . 立春——冰雪消融 B . 清明——雾绕山峦 C . 霜降——霜满枝头 D . 大寒——滴水成冰
  • 1. (2023八上·宝安期中) 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九下·湖南模拟) 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图甲:模拟“云和雨”的实验中,杯底上升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了小水珠 B . 图乙:人说话时呼出的“白气”是由于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的 C . 图丙:“雾凇”是南岳冬天的美丽景观,“雾凇”是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 . 图丁:雪博会人工造雪,人造“雪花”是造雪机喷出的水雾遇冷凝固形成的
  • 1. (2024九下·肇庆模拟) 诗人白居易在《早春》中,用诗句“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描述春暖花开的景象,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 雪是由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 . 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 C . “雪消”的过程需放热 D . “冰释”的过程中温度升高
  • 1. (2023八上·博罗期末) 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的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从外部看到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侧面有小水珠产生。在白霜和小水珠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

    A . 凝华 液化 B . 熔化 凝华 C . 凝固 液化 D . 升华 汽化
  • 1. (2023八上·博罗期末)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牵手太空

    神舟十二号,简称“神十二”,如图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二艘飞船,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开展了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1)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是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这是因为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压缩体积和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3)为了减轻火箭自身的质量,箭体应选用密度较的材料;(选填“大”或“小”)

    (4)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 1. (2024九下·肇庆模拟) 火锅(如图),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手不能太靠近蒸气,因为蒸气液化吸热会烫伤皮肤 B . 汤汁沸腾后,仍然持续加热,汤汁温度保持不变 C . 用燃气灶加热火锅时,调大火力可以提高燃气的热值 D . 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因为汤里含有的热量多
  • 1. (2024九下·咸丰模拟)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
    A . “雨水”,冰雪消融 B . “立夏”,雾绕山峦 C . “霜降”,霜满枝头 D . “大寒”,滴水成冰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