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上·天河期末) 如图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观察到塑料袋鼓起来了,这是由于酒精(选填“吸热”“放热”)发生(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把袋子从热水中拿出来,会立刻瘪下去,因为袋内(选填“空气”“酒精蒸气”)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 1. (2023八上·天河期末) 在实验室中,小驰利用干冰(干冰温度为-78℃左右)来给水降温,探究水在凝固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如图,塑料杯中装有干冰,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在塑料杯中,实验过程中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温度T/C

    1.5

    1

    0

    0

    0

    -1

    -3

    物态

    固液共存

    固液共存

    固液共存

                 

    (1)水凝固过程(选填“吸热”“放热”“不吸热也不放热”),由表可知,水的凝固点为℃;

    (2)在图放大的刻度上,用横线标出t=5min时温度计液面位置;

    (3)在图中画出水在凝固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小驰发现,塑料杯外侧出现一层白霜如图,这是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 1. (2024·南沙模拟)  祖国大地幅员辽阔,2024年2月,我国中北部地区有美丽的雾凇景观,如图1所示。南方部分城市却出现“回南”现象,导致墙壁等“出汗”,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 . 雾凇的形成过程需要放热 C . 墙壁等“出汗”是熔化现象 D . 墙上小水珠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 1. (2024·汕头模拟)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以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成为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成小冰珠(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1. (2024九下·龙湖模拟) 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40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在做碘升华实验时采用图中(选填“甲”或“乙”)方式加热更合适,停止加热后,碘蒸气会(填物态变化),该过程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1. (2024九下·龙湖模拟) 如图所示,关于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烧开水的时候,壶口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 B . 乙图中用冰箱制作冰棒,发生了凝固吸热的现象 C . 丙图中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冰升华吸热形成 D . 丁图中深秋,枫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凝固放热形成
  • 1. (2024九下·长沙模拟) 端午节马上到了。煮粽子的过程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锅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会不断上升 B . 锅盖上方不断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C . 刚出锅的粽子非常烫手,因为高温的粽子含有的热量多 D . 粽子煮熟时满屋子都是粽香味,这是扩散现象
  • 1. (2023八上·潮阳期中) 如图是一款疗伤吸复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而迅速(填物态变化),同时(选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起到镇痛的作用。

  • 1. (2023八上·潮阳期中) 如图所示的摩天轮,是汕头儿童公园的一个地标建筑、十一国庆假期,小男通过扫描下图二维码购票乘坐摩天轮,二维码(选填“是”、“不是”)光源;座舱从地面向最高点匀速转动过程中,以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南方天气炎热,小明所在座舱开着空调,小明观察到座轮玻璃有水珠,小水珠在座舱玻璃的侧(选填“内”,“外”)。

  • 1. (2023八上·潮阳期中) 2022年,汕头市潮阳区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BLIA型火箭弹80枚。人工增雨的原理是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植物态变化)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水滴增大并(填物态变化)成冰晶,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填物态变化)成水形成了降雨。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