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图为《申报》第5版的时评。该时评评论的是( )

    A . 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 B . 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到来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 . 抗日战争以来中国的首次大捷
  • 1. 叶剑英元帅重游西安时曾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翻危局”标志着(    )
    A .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D . 避免内战、和平建国方针的确定
  • 1. “在这件事上,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这是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对自己的评价。周恩来则称张学良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因为“这件事”的和平解决促成了(    )
    A .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 . 局部抗战正式转为全民族抗战 C .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 1. “三三制”是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重要原则,即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各占三分之一。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政府选举中,当选共产党员超过三分之一。为落实“三三制”,一名党员主动退出,递补了一位党外人士。这一原则(    )
    A . 团结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量 B . 降低了中国共产党崇高声望 C . 激化了根据地政府的内部矛盾 D . 壮大了土地革命的群众基础
  • 1. 20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在拉丁美洲,古巴、巴拿马等国为捍卫主权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此前,控制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国家分别是( )
    A . 美国、法国 B . 英国、美国 C . 法国、英国 D . 俄国、法国
  • 1.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其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B.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C.

    1945年5月,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D.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美、苏冷战开始

    A . A B . B C . C D . D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危机下的对策】

    材料一:

    国家

    苏联

    美国

    德意日

    重要事迹

    1927—1928年,面对危机,

    斯大林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是

    富农阶层的蓄意破坏,他不顾布

    哈林等人的反对,一方面采用特

    殊手段打击富农,强迫他们按指

    定价格卖出余粮;另一方面推行

    农业新政策,新政策使农民利益

    受损,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罗斯福面对危机,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

    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

    策措施,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即复兴

    (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该政策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

    “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

    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唤

    起了他们的积极性

    面对危机,1935年意大

    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1936年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3年希特勒解散国会将

    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压迫下的反抗】

    材料二:

    ①在反抗殖民压迫时,他主张将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则延伸到政

    治领域,家庭的纠纷与分歧,通常是依从爱的法则而解决的,认为以

    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

    ②英国在1922年2月28日发表“声明”,宣布“终

    止英国对埃及的保护,埃及将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1. (1) 1927—1928年,苏联面对的危机是什么,由此采取了哪一农业新政策?
    2. (2) 罗斯福面对的危机是什么?“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的主要措施是什么?面对此危机德意日采取的共同的措施是什么?
    3. (3) 写出材料二①中的“他”和相关历史事件。说明该历史事件对印度的影响?
    4. (4) 材料二②中英国发表“声明”与埃及的哪一反抗斗争有关?怎样正确理解“埃及将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 1. 1934年苏联正式加入国联,1935年签订《苏法互助条约》,1939 年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开始了一系列调整西部疆界的行动,建立“东方战线”。 苏联采取这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因为( )
    A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 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C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 . 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
  • 1. 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事件或现象有( )

    ①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②德国:纳粹政权掀起反犹狂潮 
    ③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美国: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下列大事件反映的史实应纳入的主题是( )

    1931年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1935年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8年

    德国吞并奥地利

    A . 两次世界大战 B .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C .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D .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