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上·凤翔期末) 下图为甲乙丙丁地四地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 (1) 图中四地(  )
    2. (2) 图中四地与其宗教建筑对应正确的是(  )
  • 1. (2024七上·夏津期末) 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洲的东部和南部,洲及南北美洲东部。
    2. (2) 世界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⑥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⑦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分别是。(填字母)

      A.位于沙漠地区,气候极端干旱        B.位于热带雨林地区,过于湿热

      C.地处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        D.位于高原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

    3. (3) 亚洲东部①地区的居民以人种为主,该人种的体质特征是

      ②地区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是。④地区主要为人种,信仰教,该宗教起源于地区。

  • 1. (2024七上·菏泽期末) 地理课上同学们探究世界的居民与文化。图1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图2为丁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当地传统民居景观(图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探究主题一:世界人口分布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整体空间分布特点为(均衡/不均衡)。

    2. (2) 甲、乙、丙三地为世界人口稠密区,分析三地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
    3. (3) 丁地人口稀疏,从气候条件分析其原因。
    4. (4) 归纳: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自然条件有地形、气候、等。
    5. (5) 探究主题二:丰富多彩的文化

      结合所学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现象,完成下列表格。

      地区

      所处大洲

      主要人种

      主要语言

      主要宗教

      乙地

      白色人种

      基督教

      丁地

      亚洲

      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

    6. (6) 探究主题三: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

      请描述丁地传统民居特点(图3),并说明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 1. (2024七上·鄄城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索马里海域附近多年来海盗猖獗,过往商船深受其害。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从某军港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如图为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航线示意图。

    1. (1) 索马里位于洲的东部,该大洲南部的人种主要是人种。
    2. (2) 图中①为运河,沟通了海和地中海。
    3. (3) 我国海军护航编队首先经过洋,后穿越②马六甲海峡,最终到达③洋。
  • 1. (2024七上·历下期末) 2022年7月30日、克利伯环球帆船赛11支船队航行4万余海里返回出发地英国伦敦,中国“青岛号”船队荣获赛季总冠军。下图为本届克利伯环球帆船赛航线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 (1) 此次环球航行从(大洲)出发,依次经过大西洋——(大洋)——(大洋)——巴拿马运河——大西洋最后返回英国。
    2. (2) 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此次帆船赛在世界各个大洲均设有赛站。

      ②帆船赛环球航行的路线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③停靠城市多位于中高纬地区。

      ④停靠城市美国西雅图多为白种人,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3. (3) 帆船赛途径多个城市,2019年11月赛队停靠南非开普敦。下图为开普敦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判断当地气候类型为,此时气候特征为

    4. (4) 赛队经过澳大利亚-佛里曼特尔时,发现当地房屋窗户大多朝向北,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 1. (2024七上·长清期末) 探究聚落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和“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序号⑤所在地区的人口主要是种人,通用的语言是,信仰宗教。序号①②所在地区人口分布(稀疏或稠密),原因是
    2. (2) 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理由是
    3. (3) 聚落A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在此地建造纸厂是否合理?,原因是
  • 1. (2024七上·长清期末) “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20:30。2023年“地球一小时”熄灯接力活动于3月25日20:30—21:30在全球依次展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这次熄灯接力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
    2. (2) 下列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
  • 1. (2024七上·曲阜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并开始被简称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材料二上海的张红和同学们开启了一场网络“一带一路”旅游活动,她们通过上网查询及收集分析资料,共设计了两条旅游路线。

    材料三:意大利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网络模拟旅游路线简图。

    1. (1)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了亚洲和洲,从上海到鹿特丹,同学们发现沿线景观依次为森林——草原——沙漠——草原——森林。造成沿线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2. (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同学们在阿拉伯半岛上模拟了沙漠之旅,当地淡水资源(填“匮乏”或“丰富”),居民大多数为种人,说语。

    3. (3) 张红在网上查阅到意大利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冬季,读材料三分析这条信息是否可信?(填“可信”或“不可信”),请说明理由:
    4. (4) 意大利以南的地中海位于板块的(填“张裂”或“挤压”)地带,面积在不断缩小。
  • 1. (2024七上·东昌府期末) 北京的小刚同学利用暑假游历了欧洲西部的多个国家,在旅行过程中,小刚发现当地主要人种及信奉的宗教是( )
    A . 黄色人种佛教 B . 黑色人种伊斯兰教 C . 白色人种基督教 D . 混血色人种印度教
  • 1. (2024七上·平邑期末) 【探究学习2】临沂市某中学学生小明准备在去年暑假开展了名为“环游世界”的网络模拟旅游学习活动,通过软件来考察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网络模拟旅游线路和民居图”、图2“世界三大宗教建筑景观图”。

    材料二我国皖南古村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西递、宏村为代表,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古村落面貌,村庄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过,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

    学习主题1——探究人口与人种、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1. (1) 图1中,B地区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语言以英语为主,主要信仰教;C地区居民以人种为主,语言以本民族的语言为主,宗教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D地区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语言以语为主,信仰伊斯兰教,其宗教建筑为图2中(a/b/c)。

      学习主题2——探究自然环境与聚落的关系

    2. (2) 图1中,F地区受气候条件影响,传统民居可能是甲、乙、丙中的;D地区传统的民居是图片乙,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该聚落形成和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3. (3) 据材料二,分析影响皖南古村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

      学习主题3——探究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4. (4) 小明发现各区域都有一些特殊的地理现象,例如A国多火山地震,请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原因。
    5. (5) 小明发现,在同一时间A和B两地的人们衣着差异较大,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共2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