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19高一下·安阳期中) 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   )
    A . 新石器时代晚期 B . 商周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1. (2018·江苏模拟) 三星堆遗址的惊世发现集中反映了巴蜀文明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三星堆二期文化中,青铜文明的自身文化特点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其影响范围也超出了传统的古蜀国分布的成都平原,扩散到陕南地区和江汉平原等地。同时,青铜文明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及长江中游地区、陕南地区文明的强烈影响,表现出古蜀文明强烈的内聚和外衍的两面性。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有许许多多的神秘之处,世界各国的考古专家争论了半个多世纪,仍有许多千古之谜至今难以破译,以致不少外国媒体称三星堆遗址是来自"外星人"的文化。

    ——摘编自《三星堆文化独到之处》

    材料二:世界考古学界公认,对于古文字的解读与破译,属于重大的科学难题。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完全没有被解读破译出来的古文字没有几种了。三星堆出土文物上的古蜀文字属于未被破译的古文字之一。而且,不仅仅是文字我们无法破译,就是一些出土的文物本身,考古学界以前也根本没有见过,甚至都叫不出名字来。因此,对于三星堆文化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地深入进行。

    ——摘编自百度百科《三星堆文化之谜》

    请回答:

    1. (1) 概括材料一对于三星堆文化的研究视角。
    2. (2) 据材料二,指出三星堆文化研究的历史难题,结合所学指出三星堆文化研究的历史意义。
  • 1. (2017·南通模拟) 【探索历史的奥秘】三星堆遗址的惊世发现集中反映了巴蜀文明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从早期城市的“磁体”和“容器”两大功能来看,三星堆古城可以成为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的各支蜀文化的“兼容器”。三星堆文化所包含的四期文化层似应是历代蜀文化最早汇集的结穴处和时代性文化积淀的结果。在三星堆祭祀坑的龙虎尊等器物内出土了海贝4600枚,这应该是古代闭塞的“天府之国”同南海交通的明证,也不排除是殷商文化南进与商品交换的影响。

    ——摘编自谭继和《三星堆文化与古蜀文明》

    材料二:西亚地区出土的大型雕像,多发现于宗庙祭祀场所(如神庙或露天的神庙广场),这与我国三星堆遗址的情况相似。这些雕像造型特点、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也与三星堆铜像相似,在西亚地区也有雕像上覆盖金面罩、金箔的传统,古代西亚与三星堆类似的“神树”或“神柱”也时有发现。苏美尔人的神庙总是占据着城市中主要位置,也与三星堆古城情况相近。

    ——摘编自敖天照《三星堆蜀都源流再探》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如何认识三星堆文化的?据材料一,指出这些认识的研究视角。

    2. (2) 据材料二,指出三星堆文化与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星堆文化的主要特点。

  • 1. (2017高一上·钦州港开学考)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

    A . 社会历史的倒退 B . 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 . 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 . 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1. (2017高一上·钦州港开学考) 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 民主推选 B . 兄终弟及 C . 嫡长子继承 D . 父死子继
  • 1. (2016·南通模拟)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为研究中国古蜀文明提供了丰富的史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房屋遗迹来看,其中既有10平方米左右的木骨泥墙的平民小房,也有面积多达100~200多平方米的穿斗结构大房和抬梁式厅堂,……在三星堆古城范围内,还发现陶窑、玉石器作坊以及大量手工成品、半成品,遗址内发现的陶质坩锅和铸造青铜器的泥芯,也表明这里有青铜器作坊的存在。

    ——陈德安、魏学峰、李伟纲《三星堆——长江上游文明中心探索》

    材料二:三星堆时期,……形成了一大批专门从事各种手工制作的平民阶层,与从事农业和畜牧渔猎的劳动者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情形等方面都有了很多不同。正是这种分化,促使了早期城邑的出现,加快了古蜀王国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步伐。

    ——林雅嫱《三星堆遗址的人类学研究》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三星堆古城遗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2. (2) 据材料二,指出加快古蜀王国“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步伐”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三星堆遗址中的哪些发掘成果可以为之提供佐证?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研究我国古蜀文明的基本方式。

  • 1.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史记》

    材料二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后来,边境空虚,犬戎东侵。周幽王急“举烽火征兵”,诸侯不至。犬戎攻破镐京,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灭亡。

    1. (1) 材料一反映了商纣王是一位什么样的国君?约1046年,商朝终于灭亡,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2. (2) 有人说商朝的灭亡完全是纣王宠爱妲己造成的,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
    3. (3) 西周什么时间灭亡?材料二中后来“周幽王急举烽火征兵”,诸侯为什么不到了?
    4. (4) 商、西周灭亡的共同点有哪些?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

    ——《礼记•礼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

    材料三:周公……兼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1. (1) 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 “选贤与能”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 (2) 材料二中的“大人世及以为礼”讲的是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是从谁开始的?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有哪些人可能被分封为诸侯? “封诸侯”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 (4) 西周的分封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 1. 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

    考古文化遗存

    标本编号

    标本年代(公元前)

    龙山文化晚期

    SA98122

    2030~1965

    二里头文化第一期

    XSZ104

    1880~1840

    二里头文化第二期

    ZK5253

    1685~1610

    二里头文化第三期

    ZK5249

    1610~1555

    二里头文化第四期

    ZK5255

    1560~1529

    (资料来源:《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 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材料二 二里头早期文化层直接叠压新砦期的地层。……新砦遗址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有外濠、城墙和内濠三重防御措施,中心区的高地上发现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浅穴式建筑遗址,其性质……是祭台,此处出土了铜器残片……等高规格遗物。

                                               ——赵青春《新砦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1. (1)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
    2. (2) 据材料二指出,新砦遗址已经出现了哪些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砦遗址的发现对于破解夏文化之谜的价值。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中 心区在哪里?鉴于有关夏代文献记载极其简单,因此探索夏文化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公关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世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

                                            ——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3. (3) 史料一般分成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