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17·南通模拟) 【探索历史的奥秘】三星堆遗址的惊世发现集中反映了巴蜀文明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从早期城市的“磁体”和“容器”两大功能来看,三星堆古城可以成为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的各支蜀文化的“兼容器”。三星堆文化所包含的四期文化层似应是历代蜀文化最早汇集的结穴处和时代性文化积淀的结果。在三星堆祭祀坑的龙虎尊等器物内出土了海贝4600枚,这应该是古代闭塞的“天府之国”同南海交通的明证,也不排除是殷商文化南进与商品交换的影响。

    ——摘编自谭继和《三星堆文化与古蜀文明》

    材料二:西亚地区出土的大型雕像,多发现于宗庙祭祀场所(如神庙或露天的神庙广场),这与我国三星堆遗址的情况相似。这些雕像造型特点、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也与三星堆铜像相似,在西亚地区也有雕像上覆盖金面罩、金箔的传统,古代西亚与三星堆类似的“神树”或“神柱”也时有发现。苏美尔人的神庙总是占据着城市中主要位置,也与三星堆古城情况相近。

    ——摘编自敖天照《三星堆蜀都源流再探》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是如何认识三星堆文化的?据材料一,指出这些认识的研究视角。

    2. (2) 据材料二,指出三星堆文化与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星堆文化的主要特点。

  • 1. (2017·江苏模拟)

    【探索历史的奥秘】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推动了夏史研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二里头早期文化层直接叠压新砦期的地层。……新砦遗址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有外濠、城墙和内濠三重防御措施,中心区的高地上发现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浅穴式建筑遗址,其性质……是祭台,此处出土了铜器残片……等高规格遗物。

                                               ——赵青春《新砦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类型,指出目前根据考古发现测定文物年代的主要技术手段。

    2. (2) 据材料二指出,新砦遗址已经出现了哪些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砦遗址的发现对于破解夏文化之谜的价值。

  • 1. (2017·山东模拟) 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 宫殿遗址 B . 家畜遗骨 C . 青铜礼器 D . 石制农具
  • 1. (2016·南通模拟)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为研究中国古蜀文明提供了丰富的史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房屋遗迹来看,其中既有10平方米左右的木骨泥墙的平民小房,也有面积多达100~200多平方米的穿斗结构大房和抬梁式厅堂,……在三星堆古城范围内,还发现陶窑、玉石器作坊以及大量手工成品、半成品,遗址内发现的陶质坩锅和铸造青铜器的泥芯,也表明这里有青铜器作坊的存在。

    ——陈德安、魏学峰、李伟纲《三星堆——长江上游文明中心探索》

    材料二:三星堆时期,……形成了一大批专门从事各种手工制作的平民阶层,与从事农业和畜牧渔猎的劳动者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情形等方面都有了很多不同。正是这种分化,促使了早期城邑的出现,加快了古蜀王国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步伐。

    ——林雅嫱《三星堆遗址的人类学研究》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三星堆古城遗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2. (2) 据材料二,指出加快古蜀王国“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步伐”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三星堆遗址中的哪些发掘成果可以为之提供佐证?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研究我国古蜀文明的基本方式。

  • 1. (2016·上海) 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 石制农具 B . 青铜礼器 C . 宫殿遗址 D . 家畜遗骨
  • 1. (2016·江苏)

    [探索历史的奥秘]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推动了夏史研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20世纪初,甲骨文的破译和近代考古学的引进为历史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途径……自从王国维最先揭破这一道理之后,不少人相信“地下之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的结合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商史的突破性进展如此,夏史也有这种可能。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类型,指出目前根据考古发现测定文物年代的主要技术手段。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以来夏史研究的新方法及其对夏文化研究的意义。

  • 1. (2016·黄浦模拟) 以下是古代东方各文明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文化成就,其中搭配错误的是(   )

    A . 苏美尔人王国-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B . 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汉穆拉比法典》 C . 古代中国-黄河与长江流域-青铜器 D . 古代印度-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佛教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

    ——《礼记•礼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

    材料三:周公……兼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1. (1) 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 “选贤与能”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 (2) 材料二中的“大人世及以为礼”讲的是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是从谁开始的?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有哪些人可能被分封为诸侯? “封诸侯”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 (4) 西周的分封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 1. 夏商周断代工程遗留了一系列难题,原因不包括(    )  


    A . 材料不足 B . 多学科间的合侔需要互相了解    C . 各学科的研究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D . 多学科结合联合攻关
  • 1. (2017高一上·钦州港开学考)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

    A . 社会历史的倒退 B . 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 . 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 . 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