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河北模拟) 2023年8月31日,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发布了一组地球全景照片——“太空之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由此地球全景照片可以看出地球的形状是( )
    2. (2) 在此地球全景照片中,可以看到地球上的( )
  • 1. (2024八下·沂水月考) “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索,逐渐认识了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读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从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说法,到观测月食、完成环球航行,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依次经历了( )
    2. (2) 小明同学搜集的史实材料:6000多年前就有 “天圆地方”的观念。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天圆地方”的矛盾,对天地的认识演化为《周髀算经》中的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比“天圆地方”有了很大的进步,体现在( )
    3. (3)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是( )
    4. (4) 现在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列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错误的是( )
  • 1. (2024七上·文山期末) 微信启动页背景地理卫星照片( )

    A . 显示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B . 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C . 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 D . 是地球形状最直观确凿的证据
  • 1. (2024七上·文山期末) 在中学生科普交流会上,小贝同学对这颗“蓝色弹珠”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 它的平均半径大约4万千米 B . 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 . 它上面有很多实在存在的经纬线 D . 它的最大周长约8万千米
  • 1. (2024七上·建水期末) 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约是(    )
    A . 4万平方千米 B . 6371平方千米 C . 5.1亿平方千米 D . 960万平方千米
  • 1. (2024七上·澄江期末) 下图示意某校地理小组拍摄的月食现象全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据图中月面上的阴影,可推测出(   )
    2. (2) 地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自己制作的地球仪设计实验演示此次天文现象,下列作品中,可用的是(   )
  • 1. (2024七上·通海期末) 2022年11月3日,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检项利完成转位,空间站“1”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中国人在太空也有了自己的“家”,下图为在空间站上拍摄到的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关于地球的认识,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是圆形②地球是球体③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④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5.1万千米

    2. (2) 从“天圆地方”的想象到月食现象的观测,再到太空探索的精准测量,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地球形状的探索,下列关于地球形状探索的顺序正确的是(   )
    3. (3) 宇航员出舱后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 1. (2024七上·五华期末) 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月食现象 ②天圆地方   ③地球卫星照片  ④麦哲伦环球航行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④②① D . ④③②①
  • 1. (2024七上·砚山期末) 下列是不同阶段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其先后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③① C . ④②③① D . ④③②①
  • 1. (2024七上·砚山期末)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身体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球是一个规则的正球体 B . 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 C . 赤道周长为 5.1 万千米 D . 表面积为4亿平方千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