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达川月考)  以下几项是某些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 玉米是单子叶植物,在萌发过程中由子叶提供营养 B . 南瓜只要开花了,就一定会结出果实 C . 小麦根尖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实现根的生长 D . 大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胚芽首先突破种皮,发育为幼苗的茎和叶
  • 1. (2024七下·浠水开学考)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发射塔架旁有一棵榆树,很多人亲切地称它为“树坚强”。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树坚强”'的生命活动和植物的种植开展了探究。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 (1) 图甲中的A、B、C是“树坚强”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少雨,“树坚强”适应这样环境的特点是有发达的(填字母)作用弱。
    2. (2) 图乙是植物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及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关系图。图中的光合作用曲线与呼吸作用曲线出现相交点,此时有机物的积累量是0,其原因是此种植密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分)呼吸作用强度。
    3. (3) 图甲中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填字母),A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填细胞结构)。
    4. (4) 图丙是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将图丙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内的氧气含量会升高。
  • 1. (2024七下·浠水开学考) 随着教育部“劳动教育”进课堂的号召,中学生的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市许多学校都开辟了教学实践基地。同学们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种植了花生、葡萄、梨树等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某同学在学校劳动实践课上进行了无土栽培的尝试(如图),A植株生长状况比B植株好,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 )

    2. (2) 某生物学社团在实践基地种植了花生,对其生长过程进行了观察记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3. (3) 某同学在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参加生产实践活动,总结了下列有关生产实践的说法,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4. (4) 植物栽培劳动教育实践后,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植物是我们与大自然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需要保护的“朋友”。以下措施中可行的是( )
  • 1. (2024八下·岳阳楼开学考) 大豆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同时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图甲是大豆叶中某些生命活动的示意图,图乙是大豆叶片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大豆叶片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水主要是由大豆根尖的区从土壤中吸收而来,水的吸收和运输由植物的作用提供拉力。
    2. (2) 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若图甲中的气体Y是光合作用释放到空气中的,一天中气体Y浓度最高的时刻(填清晨、中午或傍晚),气体X和Y进出叶片的门户是图乙中的。(填图中标号)
    3. (3) 如图乙所示,叶肉细胞呈圆柱状或不规则,其内含有较多的,有利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所需要的原料
  • 1. (2024八下·岳阳楼开学考) 如图是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的a和b是由图丁中的2发育而成 B . 图乙中的结构B和C可以使根不断长长 C . 图丙中的③将来可发育成图甲中的结构b D . 图丁中结构2、3、4、5共同组成种子的胚
  • 1. (2024七上·澄海期末) 生物兴趣小组制作根尖临时装片观察其结构,图甲为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目镜和物镜的镜头,图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前,应先用洁净的将玻片擦拭干净。
    2. (2)  要使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图乙中的[]和[]镜头组合。
    3. (3)  若要将图丙中的视野从A转为B,具体的操作为:先向(填“左下方”或“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使物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再转动图甲中的[]换上高倍物镜,最后调节,直到物像清晰。
    4. (4)  视野中观察到根尖某区域细胞很小,排列紧密,由此推测此区域可能是根尖的区,该区域具有很强的能力,使得细胞数量增加;植物的幼根能够不断长长,还需要靠区细胞体积的增大。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的主要部位。
  • 1. (2024七上·蓬江期末) 小颖同学和家人利用假期来到生态农业园游玩。步入园区,小颖就被塑料大棚中的反季节蔬菜吸引住了,并产生了一些问题

    1. (1) 小颖同学发现生态农业园区工作人员移栽蔬菜时都是根部带土移栽,是为了 。工作人员时常给已经种植好的植物“松土”,其目的是给植物的根提供足够的 ,保证根部细胞的 
    2. (2) 小颖为探究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互关系,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瓶中种子萌发时,种子的呼吸作用会加强浓度增大,该气体进入玻璃罩内从而 使幼苗的光合作用增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如果用手触摸盛有种子的玻璃瓶,是因为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了 
    3. (3) 如果把漏斗和玻璃管阀门关闭,幼苗的光合作用逐渐 (增强/减弱)。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 ,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4. (4) 为了提高大棚内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写出其中两条)。
  • 1. (2024七上·蓬江期末) 某兴趣小组利用包装盒制作水培装置种植菠菜(如图),请回答下列小题。

    1. (1) 菠菜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2. (2) 利用增氧泵向水中通气,有利于菠菜根部进行(  )
    3. (3) 营养液中加入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是(  )
  • 1. (2024七上·大祥期末) 民间有许多蕴含科学道理的俗语。下列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 “树不怕空心,树怕剥皮”——树皮中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 .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庄稼施肥越多,产量越高 C . “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让营养物质更多运向根,让根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 D .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光照长,瓜和豆光合作用旺盛
  • 1. (2024七上·大祥期末) 为践行“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厨余垃圾和EM菌进行堆肥,几天后堆肥桶内出现黏稠状的淡黄色液体——液肥。该兴趣小组开展了液肥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探究实验。

    项目

    1

    将500g土壤平均分配到两个花盆中,将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若干土豆块均分后,分别埋入花盆中距离土壤表面以下3cm处,花盆分别标记为甲和乙,均置于光照充足且通风处

    2

    将液肥以适宜比例稀释,每隔一天浇入适量稀释液肥

    每隔一天向盆内浇入与稀液肥    ?     的清水

    3

    10天后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土豆的株高和茎的周长,取平均值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 (1) 实验过程中选用大小相同、发芽情况相近的土豆块的目的是
    2. (2) 乙组每隔一天应浇入与稀释液肥(填“等量”或“不等量”)的清水,设置甲、乙两组是为了形成实验,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3. (3)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甲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均(填“>”“=”或“<”)乙组土豆株高和茎周长的平均值,说明液肥能促进植物的生长,验证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4. (4) 垃圾被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你作为一名中学生,除了上述应用,请提出一条将垃圾“变废为宝”的合理建议: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4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