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1. (1) 如图1所示,纽扣的直径为 cm;如图2所示,电能表的示数为 kW•h;携带如图3所示装置从山下到山上,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将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 (2) 小海用如图4所示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他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相应运动路程和时间,经过计算即可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①调试装置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此时应将垫木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②某次实验测得s=90.0cm,对应时间t=5s,则此过程小车平均速度为 cm/s;

      ③撤去金属片,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如果水平桌面光滑,请你在图5中画出小车在斜面和水平面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

  • 1. (2024九下·潮安月考)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在图中已经标出,图中上方是小车运动到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h:min:s”)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2) 实验中用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用测量小车通过该路程所用的时间;(填测量工具)
    3. (3) 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倾斜程度较小,目的是方便测量小车运动的
    4. (4) 若路程s2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通过计算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小车的速度在(选填“增大”或“减小”)。
    5. (5) 若小车撞击金属片后,小明才反应过来停止计时,则测量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1. (2024九下·九江期中)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实验器材】小车、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含挡板)、木块、秒表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 (1) 如图所示,选择器材时,甲同学使用了坡度较缓的斜面,目的是便于测量(选填“路程”或“时间”);
    2. (2) 将斜面上的挡板移至C点,让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到达C点,如图所示,在斜面的刻度尺上读出AC段的距离cm,用秒表测量小车在AC段运动所用的时间为s,计算出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
    3. (3) 将斜面上的挡板移至B点,让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到达B点,如图所示,在斜面的刻度尺上读出AB段的距离 , 用秒表测量小车在AB段运动所用的时间 , 计算出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实验数据可计算出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

    4. (4) 【拓展】

      ①通过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下滑过程中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②不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将A点的位置向上移,增长 , 则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 (2024八下·新余期中)  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A点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他撰写的实验报告(摘要)如下,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1. (1)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小车、刻度尺、、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补全表格中①和②的相关内容:①;②

      测量的物理量

      路程s/cm

      平均速度v/(cm·s-1

      AC段

      80

      5.0

      16.0

      AB段

      30

      3.0

      BC段

      50

    2. (2) 【实验分析】

      小车全程是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3. (3) 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4. (4) 若小车被释放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AC段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 

  • 1. (2024九下·嘉禾期中) 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方框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 (1) 该实验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 (2) 根据图中信息,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cm/s;
    3. (3) 通过图中信息,可知小车在斜面下滑时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 1. (2024七下·广州期中)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为观察气泡的运动规律,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选填“快”或“慢”);

    (2)小明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乙的坐标系横坐标上标注合理值并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象

    从O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5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8

    16

    24

    32

    40

    (3)根据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象,可归纳出: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它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

    (4)如图丙已知气泡在AB间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气泡的长度为2cm,A、B两条刻度线的距离为33cm,测得气泡完全通过A、B两刻度线的时间为7s,气泡全部在两条刻度线内的时间是s。

  • 1. (2024八下·都昌期中) 同学们用图甲中装置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小车从光滑斜面的上部A处自由下滑经AC中点B处滑到斜面的下端C处。

    1. (1) 练习停表使用时,小明的停表如图乙所示,停表的示数为s;
    2. (2) 图甲中组装器材时,将带有刻度的长木板一端用小木块垫起来,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AB段的距离cm,如果测得时间 , 则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
    3. (3) 如图丙所示,能反映出小车在斜面上从AC的运动图象的是
    4. (4) 实验时小车放在斜面上部A处,若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小车通过前半段AB的平均速度会偏(选填“大”或“小”)。
    5. (5) 实验结束后,小霞同学用刻度尺多次测量小车的长度,若四次读数分别是6.18cm、6.01cm、6.00cm、6.02cm,该小车的长度应记为cm。
  • 1. (2024八下·都昌期中)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两物体在0~15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两物体经过10s相遇,且0~10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D . 两物体经过15s相遇,且0~15s内平均速度相等
  • 1. (2024·广州模拟) 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经过一段下坡路。他思考:物体从粗糙程度相同的斜坡下来后滑行的最大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1. (1) 他发现物体越高,物体冲下斜坡后滑行的最大距离就越大。从能量角度分析,物体越高,重力势能也越大,到达坡底时的能就越大,从而滑行得越远。
    2. (2) 接着小明又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斜坡和水平面间的夹角有关。

       为验证猜想,他设计了图甲所示的装置,将两个木槽在点处平滑连接。实验中多次改变并测出夹角 , 然后将甲、乙两滑块从木槽上由静止释放,测量出滑块冲上木槽的距离滑块中心到点的距离分别为 , 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夹角

          

          

          

          

          

      夹角

          

          

          

          

          

          

          

          

          

          

          

          

          

          

          

          

      实验中甲、乙两滑块质量相同不相同 , 每次应将两滑块从处释放。

      次实验中测量时刻度尺和滑块的位置如图乙,则表格中应填入点在“”处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猜想一是的。

      用上表数据分析猜想二,序号为的数据为无用数据,分析其余数据,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当物体的高度一定时,斜坡和水平面间的夹角越大,物体滑行距离越远。

    3. (3) 进一步分析,你认为在初速度和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与水平面夹角越大,滑块滑得越远的原因可能与有关。
  • 1. (2024八下·无为期中) 为了探究物体沿斜面滑下时其速度的变化情况,选择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让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下滑,B为AC的中点,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如图(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1. (1) 该实验是依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 (2)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
    3. (3) 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