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生物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冠县模拟) 疣黑藓、桫椤(又称树蕨)、金花茶、银杏等是世界珍稀植物,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填字母代号)类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原因是其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可以背腹两面倾入细胞。

    (2)(填字母代号)类植物已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并且体内具有组织,所以该类植物同B类植物相比长得较为高大且结构也更为复杂。

    (3)C、D两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但C类植物的种子外面有包被,属于植物;D类植物属于植物。

    (4)以上几种植物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顺序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5)除上述植物类群外,还有一类植物,其分布在水域中,空气中的许多氧气由它来提供,它很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此类植物是

  • 1. (2024九下·冠县模拟) 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图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 (1) 在该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写出其中任意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2. (2) 从该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是生产者,鱼、虾、企鹅等动物属于,除图中所示,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者和阳光、空气、水等因素。
    3. (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4. (4) 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是可以随食物链不断积累的,研究人员在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体内发现了DDT(一种难分解的有毒农药),该生态系统中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1. (2024九下·冠县模拟) 某些生物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包含关系,下列生物概念间的关系符合下图的是(       )

    A . Ⅰ微生物,Ⅱ细菌,Ⅲ真菌,Ⅳ噬菌体 B . Ⅰ无脊椎动物,Ⅱ腔肠动物,Ⅲ环节动物,Ⅳ蜈蚣 C . Ⅰ脊椎动物,Ⅱ两栖类,Ⅲ鸟类,Ⅳ企鹅 D . Ⅰ种子植物,Ⅱ裸子植物,Ⅲ被子植物,Ⅳ银杏
  • 1. (2024九下·冠县模拟) 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表示都具有细胞结构 B . ②表示都属于分解者 C . ③表示都利用孢子繁殖 D . ④表示都具有遗传物质
  • 1. (2024九下·冠县模拟)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图是孟佳同学在本学期学的几个实验,请据图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 . A是观察发酵现象的装置,能使气球膨胀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 . B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酵母菌,酵母菌进行分裂生殖 C . C是把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蝗虫会很快死亡,因蝗虫的气门在头部 D . D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更快,因为刚毛与玻璃板的摩擦更小
  • 1. (2024·南充) 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呼吸道飞沫传播。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若未能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出现长达2个月至3个月的咳嗽症状,故而得名“百日咳”。这种疾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目前,我国预防百日咳主要的措施是接种百白破疫苗。

    1. (1) 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百日咳杆菌是百日咳的,其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2. (2) 已知百日咳由呼吸道飞沫传播,请据此提出一条预防措施: 
    3. (3) 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接种的百白破疫苗属于,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由此获得的免疫类型属于
  • 1. (2024·南充) 某学校规划了生物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讨论认为南充是“中国绸都”,可以在基地进行“栽桑养蚕”实践。由于同学们没有种植和养殖经验,于是老师带领大家来到南充某“桑蚕种养科研所”研学。请根据他们的学习经历回答下列小题:
    1. (1) 首先科研所的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所内采用的“桑基鱼塘”生态循环模式,如图所示,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

      ①请将食物链补充完整:→家蚕。

      ②该生态系统中,家蚕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

      ③塘泥中含有大量的,能够将鱼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被桑树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④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你认为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填“强”或“弱”),理由是

    2. (2) 同学们又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桑园,学习桑树的种植与维护。图一是同学们总结绘制的桑树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用a、b、c表示),图二是科研人员记录的智能种植大棚中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作答:

      ①桑树吸收水分的动力由图一中的生理过程【提供,进行b过程的场所是

      ②根据图二曲线分析判断,BD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的原因是桑树光合作用的强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一天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时。

      ③工作人员建议同学们露天种植桑树时要确定好树间距,采用方法,以确保桑叶充分地接受光照,提高产量。

    3. (3) 同学们离开桑园来到家蚕养殖中心,了解家蚕的饲养。小华发现个别蚕的皮肤与其他蚕不同,像油纸一样透明,于是向科研人员请教。科研人员告诉同学们这些皮肤透明的蚕是油蚕,皮肤正常的叫做正常蚕,他们对家蚕的皮肤做过相应研究,结果如下:(分别用A和a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

      组合

      亲代

      子代

      组合一

      正常蚕×油蚕

      全部正常蚕

      组合二

      正常蚕×油蚕

      正常蚕、油蚕

      组合三

      正常蚕×正常蚕

      全部正常蚕

      组合四

      正常蚕×正常蚕

      正常蚕、油蚕

      ①家蚕的发育会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四个时期,被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②组合四亲代均为正常蚕,子代出现油蚕,这种现象被称为,通过该组合的结果可知皮肤透明是性状,推测子代正常蚕的基因组成为

      ③组合二中子代油蚕所占比例理论上为

      ④组合一和组合二亲代表现型完全相同,子代出现差异的原因是:

    4. (4) 回校后,同学们将科研所赠送的桑树嫩枝进行扞插种植,发现生根时间较长,成活率也比较低。向科研人员请教后,同学们用ABT生根粉处理桑树嫩枝。为ABT生根粉对扞插效果的影响,同学们选择了100株桑树嫩枝均分为甲、乙两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甲组

      乙组

      处理方法

      清水400mL浸泡基部3小时

      ABT生根粉溶液400mL浸泡基部3小时

      生根率85%以上所用时间

      42天左右

      15天左右

      六个月成活率

      40%

      82%

      ①从生殖方式上看,扞插属于生殖;该实验的对照组是组。

      ②实验所用100株桑树嫩枝的长短、粗细、腋芽数量、生长状况等特征应大致相同的目的是

      ③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④为使结论更科学、准确,还应进行

  • 1. (2024·南充) 关于下图四种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的体表有贝壳,可分泌产生外套膜 B . 乙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散失 C . 丙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和气囊 D . 丁在四种动物中结构最复杂
  • 1. (2024·南充) 生活中微生物可使食物变质或引起疾病,但也可用于食品制作或疾病防治。下列关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大肠杆菌可污染水源,也可转入基因生产胰岛素 B . 青霉可使面包发霉,也可以提取青霉素治疗疾病 C . 乙肝病毒可使人患乙肝,也可利用它们生产疫苗 D . 有些曲霉可产生致癌物,有些曲霉可以制作食品
  • 1. (2024·苏州)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属于禾本科稻属。它的花按一定顺序排列,着生在特殊的总花轴上,形成花序。花序上的花称为小花。自然状态下,水稻大多进行自花传粉,即花药中成熟的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受精后发育成稻谷。稻谷成熟后需要收割、晾晒或烘干,再经过碾米、熟化、脱壳、精制等多道工序,才成为我们熟悉的大米(精白米)。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早在1万年前就开始驯化栽培水稻。现在的栽培稻和野生稻祖先的差别很大,野生稻匍匐生长,籽粒成熟后会一粒粒掉落,不利于收割;而栽培稻直立生长,不易落粒,且穗型紧凑,产量较高。我们的祖先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作物,但是不知道作物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现在我们知道,这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水稻遗传物质改变,使其性状发生变化。无论是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的高产杂交水稻,还是神舟十四号在“问天”实验舱进行水稻种植,成功获得的“太空稻”种子,本质上都是改变水稻的遗传物质。

     

    1. (1) 观察水稻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能正确表示自然状态下水稻的传粉方向是(   )

    2. (2) 向米饭滴加碘液后饭粒会变蓝,遇碘液变蓝的结构是(   )
    3. (3) 观察资料中由稻谷制成精白米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4. (4) 从野生水稻到普通水稻,再到高产杂交水稻、太空水稻,这些不同水稻品种的形成是(   )
    5. (5) 下列关于水稻选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