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英国塞缪·肯纳德建立了一条横越大西洋的定期航运线……宣扬它已经取代了帆船时代的航线,成为“海洋铁路”。这一条“海洋铁路”形成是由于(    )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汽船的应用 C . 蒸汽机车发明 D . 内燃机的发明应用
  • 1.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 . 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 . 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 . 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 . 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 1. (2023高一下·西宁期末) 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的唯一方法,他们应该用这种方法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的管理”。这种观点的空想性体现在(    )
    A . 没有选择正确的阶级斗争的对象 B . 工人运动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C . 没有意识到工人阶级要夺取政权 D . 离开阶级斗争来实现社会主义
  • 1. (2023高一下·青原期中)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 . 城市化进展显著 B .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 . 工业化开始启动 D .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 1. (2023高二下·泉州期中) 有学者说,18世纪是欧亚贸易的“茶叶世纪”。这是因为“人们比以前有闲了,城市生活更丰富了,公众活动更多了,品茗喝咖啡都有人聚才好,咖啡馆等应运而生,并屡屡成为近代欧洲重大革命和风潮的策源点,旧时宁静的心态不再平静,躁动的人群需要‘兴奋剂’来温润和发酵”该学者描述欧洲这一社会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A . 工业革命促进了消费社会的到来 B . 西欧启蒙运动推动欧亚贸易进程 C . 茶叶流行欧洲有特定的时代背景 D . 革命根源于民众休闲方式的变化
  • 1. (2023高二下·泉州期中) 1908年,福特T型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导致福特T型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

    A . 资本家的购买力降低了 B .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 . 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D . 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
  • 1. (2023高二上·长沙期末)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该时间也可以也可以表述为(   )
    A . 公元前20世纪前期 B . 公元前20世纪后期 C . 公元前21世纪前期 D . 公元前21世纪后期
  • 1. (2023高二上·即墨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 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 1. (2023高一上·涟源期末) 下表是关于郡县制的三次争论高潮的基本概况

    唐朝

    朱敬则:“高下在心,天下制在一人”

    柳宗元:“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失也”

    明末一清中叶

    顾炎武:“方今郡县之弊已极……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

    王夫之:“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戊戌变法以来

    章太炎:“民国成立,首在规定政权,必中央之权略重,地方之权略轻”

    梁启超:“效瑞士之制,自分为数小邦,据联邦之制,以实行民主之政”

    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 . 同一时期评价基本趋同 B . 随社会环境和思维角度发生变化 C . 时间愈后评价愈加准确 D . 都只关注利弊但未提出处理方案
  • 1. (2023高二上·莆田期末) 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制度改革(    )
    A . 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 B . 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 C . 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 D . 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