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2. (2) 本诗与杜甫的《蜀相》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 (1) 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
    2. (2) 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
    3. (3) 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浣花草堂

    黄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张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西郊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1. (1) 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
    2. (2) 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A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B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3. (3) 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
    4. (4) 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 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江间波浪兼天涌,。(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 (2)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 (3) 一去紫台连朔漠,。画图省识春风面,。(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 (4)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5. (5) 杜甫《登高》中抒发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落异乡之情的两联是:
  • 1. 阅读《秋兴八首(其一)》,完成下列各题。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 (1) 首联和颔联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带给人怎样的感受,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 (2) 诗中哪三个字点明了诗人的感怀?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表达这份感怀的。
  • 1. 阅读《秋兴八首(其一)》,完成下题。

    情景的和谐统一,是抒情诗里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试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两句为例,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 1. 默写

    一去紫台连朔漠,。[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环珮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 (1) “群山”“万壑”这样的意象与“明妃”有什么联系?

    2. (2) 诗中写昭君的“怨恨”,昭君怨恨什么?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其用意是什么?

  • 1. 关于《杜甫诗三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课所选三首诗都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B . 《秋兴八首》这组诗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C . 《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D .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 1.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画图识春风面(知道) B . 紫台连朔漠(离开) C . 渚清沙白鸟飞(回旋) D . 艰难恨繁霜鬓(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