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柴桑月考) 2023年7月12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历时78天后返回上海。结合“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航行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被北极圈穿过的甲岛屿名称是(   )
    2. (2) 该次航行路线经过①②两大洲的分界线(   )
    3. (3) 在本次科考过程中,队员发现北极地区夏季的结冰面积呈缩小趋势,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 1. (2024·新余模拟)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秦岭站将拥有海洋实验室,它观测与研究的大洋是
    2. (2) “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其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过了60%,在南极地区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新能源有
    3. (3) 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这样设计主要是考虑到(   )
    4. (4) 秦岭站内部建有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目的是
    5. (5) 秦岭站选择在2024年2月7日开站,主要是因为
  • 1. (2024七下·忻城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全球气温日益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不仅使极地生物受到危害,而且海平面的升高也威胁着部分居住在沿海城市的居民。

    材料二:图为北极地区示意图。

    1. (1) 请在线条上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 (2) 黄河站位于亚洲的方向,夏季有(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3. (3)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有:(答两点即可)
    4. (4)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我们中学生可以怎样做
  • 1. (2024七下·忻城月考) 为了标示南极点的位置,科考队员在南极点设立了实体标志。由于南极冰盖处于不断运动状态,导致南极点实体标志发生移动。因此,科考队员每年都要重新测定南极极点,并在准确的位置上设立新标志。下图是南极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重新测定的标志总是在旧标志的(   )
    2. (2) 在图示时间内,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1. (2024·唐山模拟)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于2023年7月12日从上海出发,历时78天,于9月27日凯旋抵沪。本次科学考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北冰洋快速变化及其生态响应的认识,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彰显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北极国际治理中的态度和作用。读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北极环境】

      北极地区以(陆地、海洋)为主,图中甲为洲。

    2. (2) 一般情况下,北极地区冰川融化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月。
    3. (3) 【北极科考】

      我国在北极科考期间,黄河站会有(极昼、极夜)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造成的。

    4. (4) 北极地区科考队员在本次考察时,领导嘱咐大家一定要躲避(动物)的侵袭。
    5. (5) 【生态先行】

      为了实现负责任大国在北极国际治理中的态度和作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 1. (2024七下·唐山期末) 泰山站(73°'51'S,76°58'E)是我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读“南极地区简图”(图1)及“科考队员某日在泰山站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图2)。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1. (1) 科考队员某日在泰山站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拍摄日期最接近我国的 ( )
    2. (2) 根据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1. (2024七下·合浦期中) 2024年2月7日,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中国第五个南极地区考察站-秦岭站开站。 中国极地考察40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利用温室大棚科考队员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种植蔬菜,需采用高强度、低能耗的现代化透光结构,能保温、可抵抗大风,同时需严防温室内的外来物种侵害南极土地。结合图文材料,宪成问题。

    1. (1) 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的最佳时期是( )
    2. (2) 南极洲上禁止播种植物,温室大棚内也需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这是为了( )
  • 1. (2024七下·港南期中)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南极洲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各国开展科研活动的热点区城。图为南极洲示意图。

    1. (1) 图中a、b代表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罗斯海新站是我国在南极地区最新建立的一个科学考察站,它位于南极点的(方向)。
    2. (2) 罗斯海新站的地理坐标约为(164°E,75°S) /(164°W,75°S)。
    3. (3) 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 (2月/8月),此时南极洲大部分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4. (4) 南极科考主要是为了____。
  • 1. (2024七下·港南期中) 随着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北冰洋沿岸每年约有两个月时间可以通航。读图6北极航道路线示意图,完成问题。

    1. (1) 图中所示北极航道路线主要联系的大洲是(    )
    2. (2) 推测最有利于北极航道通行的时段是(    )
    3. (3) 北冰洋沿岸通航期间,轮船可能遇到的最大危险来自(    )
  • 1. (2024七下·澧县期中) 2024年,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栾岭站开站, 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秦岭站选择在(2月/8月)开站,
    2. (2) 主要是因为
    3. (3) 秦岭站将拥有海洋实验室,它观测与研究的大洋是
    4. (4) 秦岭站建筑主体设计时,较少考虑的是(    )
    5. (5) 考察人员到达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是
    6. (6) “绿色考察”理念贯穿秦岭站设计、建设全过程,秦岭站利用的能源最有可能是(    )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3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