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地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眉山)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74°56'S,163°42'E)开站。其建设过程中面临着酷寒、干燥、烈风、强辐射等恶劣环境。图1为“秦岭站位置示意”、图2为“秦岭站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从秦岭站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沿海航行到达中山站,依次经过的大洋分别是( )
    2. (2) 秦岭站建筑主体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 )

      ①室内通风

      ②材料耐辐射

      ③墙体保温

      ④防积雪压塌

    3. (3) 秦岭站位于昆仑站的( )
    4. (4) 到秦岭站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 1. (2024·天水)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开站。秦岭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三个常年考察站。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其占比超过60%。下图示意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秦岭站的地理位置最接近( )
    2. (2) 我国南极三个常年考察站共有的特点是( )
    3. (3) 秦岭站优先采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主要原因是( )
  • 1. (2024八下·湘桥期末) 秦岭站是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2018年2月7日,秦岭站在罗斯海中的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恩克斯堡岛地面碎石广布;2024年2月7日,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下图为南极地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球地图+极地地区主题】

    1. (1) 图中秦岭站的地理位置最接近( )
    2. (2) 秦岭站位于恩克斯堡岛,下列关于恩克斯堡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冰雪覆盖,风力较大                ②气候寒冷,降水较多

      ③碎石广布,岩石裸露                ④纬度较高,常见极光

    3. (3) 罗斯海是南极地区典型自然地理要素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秦岭站在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 1. (2024七下·邯山期末) 南极大陆作为“人类最后一块净土”,人类对其考察多数集中在( )
    A . 资源开发 B . 科学研究 C . 旅游目的 D . 经济目的
  • 1. (2024七下·滑县期末) 【地理实践】中国自然资源部2024年2月7日宣布,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秦岭站是中国在南极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之后的第五个考察站,建成后主要用于开展大气环境、海洋基础环境、生物生态等多项科学观察和研究。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了相关材料,对科考站建设及科考意义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1. (1) 探究一: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秦岭站(74°56'S,163°42'E)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新海区城沿岸,罗斯海西海岸是南极洲气候环境最为恶劣的区城之一。

      简要分析秦岭站选择在2月开站的主要自然原因:

    2. (2) 从气候角度分析考察站工作人员进行科考时可能遭遇的困难:
    3. (3) 探究二:南极地区的主人

      前肢成嘴状,在海里可以化身为一双强有力的划染”;重叠、密集的筛片状羽毛,海水难以浸透,以减少摩擦和湍流,还能抵御零下几十度的低温。

      上述材料描述的是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它们皮肤下厚厚的脂肪层,可以抵御严寒。

    4. (4) 探究三:南极地区的忧患

      南极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冰层平均厚2000米,最厚达4750米。若地球气温持续上升,这些冰层全部融化,那么世界海平面将上升66米。

      请你为缓解南极地区冰川消融趋势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1. (2024七下·方城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极地区大部分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素有“冰雪高原”“风库”等称号。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正式启动,首批32名队员于11月21日抵达我国新科考站建设基地。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开站。

    材料二: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

    1. (1) 秦岭站位于南极点的方向。我国第40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建设秦岭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季;秦岭站弥补了我国在洋扇区的长期观测空白。
    2. (2) 请分析我国选择在11月至次年2月建设秦岭站的原因。
    3. (3) 结合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在南极地区执行考察任务时,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4. (4) 南极地区是“地球的最后一片净土”,说出科考人员在进行科考过程中兼顾环境保护的做法。
  • 1. (2024七下·方城期末)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过去,穿越北冰洋的北极航道(包括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很少通航,商业价值并不明显;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未来北极航道的通航时间会大大延长。读北极地区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北半球冬季时,在北极地区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是( )
    2. (2) 北极航道经过( )
    3. (3) 未来北极航道通航时间大大延长的主要原因是( )
  • 1. (2024八下·商水期末) 2024年2月7日,在南纬74度56分、东经163度42分,南极大陆的新地标——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下方图1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图2为秦岭站主体建筑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秦岭站位于图中的( )
    2. (2) 秦岭站建站过程中可能遇到( )
    3. (3) 我国大力推进南极地区科学考察事业是为了( )
  • 1. (2024·江西) 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秦岭站的建设采用绿色技术,将在国内加工好的建筑模块,运抵现场后用“搭积木”的方式进行安装。结合秦岭站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采用“搭积木”的方式建设秦岭站,其优点是( )
    2. (2) 秦岭站主楼的整体构造有利于( )
    3. (3) 秦岭站全年可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
  • 1. (2024七下·吐鲁番期末) 2024年是中国南极科考40周年,2月28日,中国首台近红外望远镜在昆仑站成功运行,为昆仑站开展全年天文和空间观测提供了坚实基础。根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 (1) 我国科考队员去南极考察的最佳的时间是( )
    2. (2) 下列关于科考队员在南极科考的经历,说法不可信的是( )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