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富阳月考)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1) 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
    2. (2) 本实验需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
    3. (3) 按照本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式为(用题(2)中选中的物理量表示)。
  • 1. (2024高二下·湖北月考)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在桌面上放置气垫导轨,安装光电计时器1和光电计时器2,放置带有遮光片的滑块A、B,调节气垫导轨成水平状态。

    1. (1)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遮光片的宽度 , 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2. (2) 实验开始前滑块A置于光电门1的左侧,滑块B静置于两光电门间的某一适当位置。给A一个向右的初速度,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A与B碰撞后,B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为 , A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为。为完成该实验,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
    3. (3) 在(2)中,(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 (4) 利用(1)(2)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式子为
  • 1. (2024高二下·新洲期中)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a)所示。请完成下列题目:

    1. (1) 本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
    2. (2) 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
    3. (3) 按照本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式是
    4. (4) 为测定未放球b时球a落点的平均位置,把刻度尺的0刻度线跟记录纸上的点O对齐,图(b)给出了球a落点附近的情况。由图可得距离应为cm。
    5. (5) 若再测得OA=2.68cm,OC=11.50cm,已知ab两球的质量比为2:1,则系统碰撞后总动量与碰撞前总动量p的百分误差%。(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 1. (2024高二下·邵阳期中) 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使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如图乙所示。

            

    1. (1) 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

      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

      B.小钢球每次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C.入射小钢球的质量要大于被碰小钢球的质量

      D.必须测量出斜槽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

    2. (2) 用刻度尺测量MPNО点的距离依次为 , 已知入射小钢球质量为 , 被碰小钢球质量为 , 通过验证等式___________是否成立,从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填字母代号)。
  • 1. (2024高二下·南海期中)  某同学为了验证对心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纸板搭建如图所示的滑道,使硬币可以平滑地从斜面滑到水平面上。选择相同材质且表面粗糙程度相同的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进行实验。

    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的质量分别为 , 将甲硬币放在斜面的某一位置,标记此位置为B。如图(a)所示,甲由静止释放滑下,当甲停在水平面上某一位置处,测量O点到甲停止位置的距离OP , 记为。如图(b)所示,将乙硬币放置在O点位置,左侧与O点重合,并将甲硬币在B点由静止释放。当两枚硬币发生碰撞后,分别测量O点到甲乙停止位置的滑行距离OMON , 记为

    1. (1) 在本实验中,乙选用的是硬币。(选填“一元”或“一角”)
    2. (2) 若甲乙硬币碰撞前后系统动量守恒,则应满足的表达式为。(用表示)
    3. (3) 关于该实验需要满足条件是____。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期中) 如图甲所示,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A、B两球半径相同。先让质量为m1的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C处由静止开始滚下,从轨道末端抛出,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复写纸上,在下面的白纸上留下痕迹。再把质量为m2的B球放在水平轨道末滑,让A球扔从位置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在白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M、P、N为三个落点的位置,未放B球时,A球的落点是P点,O点是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如图乙所示C。

    甲                                                        乙

    1. (1) 本实验中,要求A球与B球碰后运动方向保持不变,则A球的质量m1与B球的质量m2应满足m1

      m2。(填“>”或“<”)

    2. (2) 实验中,不容易直接测定碰撞前后的速度。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3. (3) 三个落点位置与O点的距离分别为OM、OP、ON,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满足关系式,则可以认为两球碰撞过程中总动量守恒。(用题中相关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 1. (2024高二下·广州期中) 如图(a),光电门1、2固定在气垫导轨上,滑块A静置于光电门1左侧,滑块B静置于光电门1、2之间,现用该装置验证A、B碰撞前后系统动量守恒。完成下列相关实验内容。

    1. (1) 实验原理

      若气垫导轨水平,A、B质量分别为;A向右运动,遮光片通过光电门1的遮光时间为 , A、B碰后粘在一起运动,遮光片通过光电门2的遮光时间为。当(用表示)时,系统动量守恒得到验证。

    2. (2) 实验操作

      ①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接通气源,仅将A放置于光电门1的左侧,轻推A,若遮光片通过光电门1的遮光时间大于通过光电门2的遮光时间,则需要适当(选填“升高”“降低”)导轨左端,反复调节使气垫导轨水平;

      ②再将A、B如图(a)放置,轻推A,使A、B碰撞并粘在一起,记录的值;

      ③重复步骤②,多次实验,记录多组数据;

    3. (3) 实验数据处理

      把记录的数据在图(b)中描点连线,作出图线,其斜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已知 , 若相对误差是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则该实验是否验证了A、B碰撞前后系统动量守恒?(选填“是”“否”);理由是

  • 1. (2024高二下·广西期中) 某同学用如图甲装置验证动量定理。光电门AB安装在气垫导轨上,在滑块上安装一遮光条,调节好气垫导轨,将滑块放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的左侧,让细绳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将滑块由静正释放,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B时,光电门记录的挡光时间为t1t2 , 遮光条从光电门AB光电门记录的时间为 , 读出力传感器的示数F

    甲                                                                                乙

    1. (1) 用天平测量出滑块的质量m ,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示数如图乙,遮光条的宽度d=mm。
    2. (2) 某次实验时,光电门A记录的挡光时间 , 则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v1=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 (3) 要验证动量定理,需要验证等式=是否成立(用mdt1t2表示)。
  • 1. (2024高二下·金溪期中) 某同学用如图甲装置验证动量定理。光电门AB安装在气垫导轨上,在滑块上安装一遮光条,调节好气垫导轨,将滑块放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的左侧,让细绳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将滑块由静止释放,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B时光电门记录的挡光时间为 , 遮光条从光电门A到光电门B记录的时间为 , 读出力传感器的示数F

    1. (1) 用天平测量出滑块的质量m ,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示数如图乙,遮光条的宽度dmm。
    2. (2) 某次实验时,光电门A记录的挡光时间 , 则滑块通过光电门A时的速度大小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 (3) 要验证动量定理,需要验证等式是否成立(用md表示)。
  • 1. (2024高二下·宁波期中) 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两个小球在斜槽末端碰撞时的动量守恒。为两个直径相同的小球,质量分别为 , 且。实验时,接球板水平放置,让入射球多次从斜轨上点静止释放,平均落点为;再把被碰小球静放在水平轨道末端,再将入射小球 , 从斜轨上某一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相撞,并多次重复,分别记录两个小球碰后的平均落点

    1. (1) 为了确认两个小球的直径相同,实验小组用游标卡尺对它们进行了测量,图四幅图分别是四次测量情景,其中最佳的操作是
    2. (2) 关于该实验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是____。
    3. (3) 图点为斜槽末端在接球板上的投影点,实验中,测出的长度分别为 , 若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则满足的表达式为用题中给定的物理量表示
    4. (4) 图中,仅改变接球板的放置,把接球板竖放在斜槽末端的右侧,点为碰前球球心在接球板上的投影点。使小球仍从斜槽上点由静止释放,重复上述操作,在接球板上得到三个落点 , 测出长度分别为 , 若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则满足的表达式为用题中给定的物理量表示
    5. (5) 如图所示。再一次仅改变接球板的放置,让接球板的一端紧靠在斜槽末端,使小球仍从斜槽上点由静止释放,重复第一次实验操作,在接球板上得到三个落点 , 其中点为斜槽末端与接球板的接触点,测出长度分别为 , 若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则满足的表达式为用题中给定的物理量表示
    6. (6) Ⅱ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将的纯油酸配制成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注射器测得溶液为滴,再滴入滴这样的溶液到准备好的浅盘中,描出的油膜轮廓如图所示,每格边长是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

    7. (7) 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此小题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8. (8)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在三个实验小组做“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但都发生了操作错误。其中会导致所测的分子直径偏小的是____。
    9. (9) Ⅲ下列关于一些物理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