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高二上·南京开学考)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2世纪末,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

    由于1832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

    英国民主只是极少数人的民主。

    C

    1800年,欧文担任英国苏格兰新拉纳克棉纺厂经理,他缩减工人工作时间,提高工人工资。

    解决了当时的英国劳资矛盾,避免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D

    《共产党宣言》中写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结尾初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2高三上·天心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曹操形象

    三国到隋唐

    陈寿《三国志·武帝纪》中推崇曹操为“明略最优”“超世之杰”。在这一基调下,唐朝以前对曹操的评价以颂扬为主,尤其是李世民的《唐太宗皇帝祭魏太祖武皇帝文》对曹操充满敬仰。曹操在民间也具有广泛的影响,曹魏的主要建筑铜雀台和曹操的墓区西陵在屡经政权更迭之后仍能作为标志性的名称。

    宋朝南迁之后,曹操的形象发生根本性变化。南宋统治者同情地位和自己相仿的西蜀,而敌视地位和金国相仿的曹魏。曹操的脸谱彻底改变,变化成为欺世奸雄。

    元明清

    元朝,百姓痛恨统治者的思想情绪被投射到民间文艺作品上,通过间接的形式而宣泄出来。明朝初年,民间说唱故事被罗贯中搜集在一起,编写成为《三国演义》,使得曹操的奸雄形象最终定型,而长期被世人切齿痛恨。

    新中国成立初

    毛泽东曾经多次赞扬曹操,特别是1957年至1959年间,更在公开的场合发表肯定曹操的讲话。

    ——摘编自李凭《曹操形象的变化》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曹操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 (2022高二上·恩施月考) 学者陈明远先生撰文质疑中国是四大文明发明古国的说法,在华人世界掀起轩然大波。他的依据是“《世界史纲》([英]赫·乔·韦尔斯著,吴文藻、谢冰心、费孝通等译);《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世界文明史》([美]爱德华·伯恩斯等著);……都找不到‘四大文明发明古国’的正式说法”。下列对此认识最合理的是(    )
    A . 陈明远质疑四大文明古国是错误的 B . 陈明远的论据不够充分,观点值得商榷 C . 陈明远否定中华文明,妄自菲薄 D . 陈明远的论据充分,观点完全正确

    (    )

  • 1. (2022高一上·吉林月考) 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是历史学科的素养要求之一。下列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B . C . D .
  • 1. (2022高三上·涪城月考) 唐代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保留了大量历史记录。陈贸恪认为,唐代自武宗之后的历史记录存在许多错误,很多史料邀留在国外。由此他研究唐诗,并留下了反映唐代历史、制度、风俗习惯等问题的名著《元白诗笺证稿》。陈实恪的研究表明(    )
    A . 唐诗全面反映了唐社会风貌 B . 唐诗是研究唐史的原始史料 C . 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 D . 历史研究必须运用文学作品
  • 1. (2022高一上·长春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成为中国的“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材料二:(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皇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材料三: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 1. (2022高一上·湖南月考) 下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

    A . 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 B . 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 .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 . 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 1. (2022高一上·哈尔滨开学考) 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    )
    A . 推理 B . 考古 C . 想象 D . 传说
  • 1. (2022高二上·灌云月考) 下表为不同时期的人们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井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北宋)刘挚《忠肃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A . 《忠肃集》是北宋人撰写,作者的评价权威公正 B . 《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没有任何史料价值 C . 《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其评价全面客观 D . 对事件的评价往往具有主观色彩并打上时代烙印
  • 1. (2022高三上·黄冈月考) 【照片中的历史】

    照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历史深度与宽度的媒介。围绕“照片中的历史”,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有历史关联的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