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作文。

    材料一  雪芹所记大观园,恍然一五柳先生所记之桃花源也。其中林壑田池,于荣府中别一天地,自宝玉率群钗来此,怡然自乐,直欲与外人间隔矣。”(二知道人)

    材料二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我想分别叫它们作“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两个世界,落实到《红楼梦》这部书中,便是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作者曾用各种不同的象征,告诉我们这两个世界的分别何在。譬如说,“清”与“浊”,“情”与“淫”,“假”与“真”,以及风月宝鉴的反面与正面。(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你怎样理解“大观园的世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观点。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定,字数不少于1200,要能联系《红楼梦》具体情节(细节)。

  • 1. (2024高二下·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 (1) 下面对两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2. (2) 这两首词在意象的特点、意境的营造、手法层面存在不同,试简要分析。
  • 1. (2024高二下·嘉兴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在《离骚》中,以美人为喻,写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两句是“ ,”。
    2. (2) 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3. (3) 小刚拍摄了一张远山飘云、鸟儿归巢的照片,老师说配上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名句,更富韵味。
  • 1. (2024高三下·佛山模拟)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2. (2) 黄庭坚《登快阁》一诗中,“ ,”两句写出了诗人登阁所见辽远阔大的暮秋景色。
    3. (3) 小刚到杭州西湖旅游,有一处景点请游客题字。小刚想了想,提笔写下了古人描写西湖美景的名句“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望海潮

    秦观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 , 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①金谷:指晋石崇所筑的金谷园。②铜驼巷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铜驼相对,后称铜驼陌。③西园:宋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园林,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④茄:即胡笳,古代传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⑤兰苑:美丽的园林,也可指西园。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9月23日,钱塘江畔。杭州用一场以“潮起亚细亚”为总主题的盛大开幕式,为第19届亚洲运动会(     )。这是一场(     ) 的文化盛宴。采集于良渚古城遗址的火种,历经一路传递,最终点燃主火炬,恰似中华五千年文明(     )、生生不息;文艺演出上篇《国风雅韵》尽展钱塘繁华、江南风韵,又巧妙地与“亚运”谐音,透出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开幕式上播放的短片《相约杭州》诗情画意,纵贯古今,勾勒出古都杭州的隽美、活力与现代。开幕式用“诗画江南”之秀向亚洲发出邀约,又以“活力浙江”之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这是杭州人的浪漫,是今日中国的自信与从容。以体育促和平,以体育促团结,以体育促包容,杭州亚运会必将成为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取材于新华社官方账号,“新华社体育”相关报道)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2. (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下列对《望海潮》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又称“长短句”“诗余”“长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而长短句,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B . 《望海潮》一词用铺叙手法展现了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城镇的富庶与繁荣,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喜爱和赞颂之情。 C . 词中数量词的运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豪迈的气势,整首词表现出了博大豪迈的格调。 D . 《望海潮》这首词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
  • 1. 古代诗歌阅读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有评论家说“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请简要分析。
  •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的上片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华,前三句从地理位置重要、社会条件优越、长期繁盛的历史三方面作总体概括。 B . “市列”三句写出商业的繁荣、市民的殷富,“竞”字凸显了杭州富民的比豪华、斗阔气,词人借此批判穷奢极欲的乱象。 C . 下片前三句通过“叠𪩘”“桂子”“荷花”等意象写出湖山之美,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也为下文写民官之乐作了铺垫。 D . 下片写笛声和歌声来表现百姓游湖的悠闲愉快,从宴饮之乐和赏景之乐来称赞官员的与民同乐和执政能力。
  • 1. 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南朝,形成于隋唐而极盛于宋代,故又称宋词。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 B .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乐府、乐章、琴趣、诗余。 C .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有人认为五十九字以下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字以上为长调。 D .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晏殊、柳永、李清照、晏几道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秦观、周邦彦、陈亮等。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