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载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 , 变废为宝。

    ②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爱心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 , 你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③为了不使中华民族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危险境地,我们只有奋起反抗,把侵略者赶出国土。

    ④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 , 在此一举!”

    ⑤老李头教训儿子说:“你整天不学无术 , 就知道上网玩游戏,长此以往,怎么好啊?”

    ⑥经过各方势力的压迫,再加上他们内部的竞争调整,这三大房地产公司实力相当,在市场上已形成了鼎足之势

    A . ①③⑥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⑤ D . ②⑤⑥
  • 1. 易错字音。

       ②虾     ③       ④

         ⑥围      ⑦啰       ⑧罗

    ⑨垂    ⑩倒    ⑪强        ⑫刘家

    ⑬白   ⑭气喘

    ⑮横:横七竖八   飞来横祸

    ⑯据:据点           拮据

    ⑰结:结出果实       结网

    ⑱熨:熨帖           熨斗

    ⑲哄:哄骗           哄堂大笑           一哄而散

    ⑳累:连篇累牍       果实累累      劳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妇女也要开会,在孟祥英的婆婆脑子里是个“糊涂观念”,有心跟在后面去看看,又怕四十军来了说自己也参加过“八路派”人的会,只好不去。第二天,心不死,总得去侦察侦察一伙媳妇们开会说了些什么。她出去一调查,“娘呀!这还了得?”妇女要求解放,要反对婆婆打骂,反对丈夫打骂,要提倡放脚,要提倡妇女打柴、担水、上地,和男人吃一样饭干一样活,要上冬学……她想:这不反了?媳妇家,婆婆不许打,丈夫不许打,该叫谁来打?难道就能不打吗?二媳妇两只脚,打着骂着还缠不小,怎么还敢再放?女人们要打起柴来担起水来还像个什么女人?不识字还管不住啦,识了字越要上天啦!……这还成个什么世界?

    婆婆虽然担心,孟祥英却不十分在意,有工作员做主,工作倒也很顺利,会也开了许多次,冬学也上了许多次。这家媳妇挨了婆婆的打,告诉孟祥英,那家媳妇受了丈夫的气,告诉孟祥英。她们告诉孟祥英,孟祥英告诉工作员,开会、批评、斗争。

    要提倡放脚,工作员叫孟祥英先放,孟祥英放了。婆婆噘着嘴,两只眼睛跟着孟祥英两只脚。

    村里的年轻女人们,却不和孟祥英的婆婆一样,见孟祥英打柴,有些人也跟着打起来;见孟祥英担水,有些人也跟着担起来;见孟祥英放脚,有些人也跟着放了脚。男人们也不都像梅妮,也有许多进步的,牛××说:“女人们放了脚真能抵住个男人做!”牛××说:“女人们打柴担水,男人少误多少闲工!”牛××说:“牛差差常说人家八路不好,我看人家提倡的事情都很有好处!”

    (选自赵树理《孟祥英翻身》,有删改)

    选文中的孟祥英与课文中的小芹的性格特点有什么异同?

  •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素 姑

    师 陀

    当阳光从屋背上照进这个寂静的老宅,素姑,一个像春天般温柔,看见人和说话时总是婉然笑着的,走路是像空气在流似的无声,而端凝又像她母亲的老女,很早很早她就动手,我是说她低着头开始绣花了。孟林太太这时候照例在床上睡她的午觉。

    院子里有个开始凋零的丝瓜棚,自早晨就没有人来过,就在这种静止气氛中,素姑十二岁就学会各种女红。于是一年,二年,五年,十年……唉!她给自己缝绣满一口大箱,渐渐地亲友们的和邻舍家的她的女友们,跟她同年的少女都出嫁了。后来连比她小十岁的少女也出嫁了。现在素姑是二十九岁!没有人能计算她总共绣过多少!

    时光无声地过去。素姑低着头已经绣了半只孟林太太的鞋面,在青缎的底上绣完两朵四瓣梅了。

    “妈,几点钟啦?”

    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孟林太太早已醒了,正一无所欲地在床上领略午睡后的懒倦。

    “瞧瞧看。”这是她照例的回答。

    那放在妆台上的老座钟,不知几时就停摆了。

    素姑手中捏着针线,惆怅地望着永远是说不尽的高和蓝而且清澈的果园城的天空;天空下面,移动着云。于是,是发黑色的树林,是青灰色的天陲,是茅舍,猪,狗,大路,素姑上坟祭扫时候看见过的;是远远的帆影,是晚霞,是平静的嫣红发光的黄昏时候的河,她小时候跟女仆们去洗衣裳看见过的。她想的似乎很远很远……

    一个沉重的脚步声蓦地里走进来,素姑吃了一惊。“老王,老王!”她转过头去喊。

    “嗯!”送水的这样应着,一面担了水急急往厨房里走。忽然间她自己也觉得好不奇怪,真个的,她喊老王做什么呢,老王每天在这个时候进来,给孟林太太家担水快二十年了。

    “果园里的果子掉光了吗?”她高声问。

    “掉光了,小姐;早就掉光了。”

    老王并不回头,说着时早已走过去了。庭院里接着又恢复原有的平静,远远地有一只母鸡叫着,在老槐树上,一只喜鹊拍击着树枝。

    早就掉光了。”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时光是无声的,但是每一个小城里的日子都有一种规律。

    “还不该烧饭吗,刘嫂?”素姑抬起头来问。

    刘嫂——孟林太太家的女仆,这天下午到河上洗衣裳去了,也许正在大门口和果园城的兴致永远很好的娘儿们闲谈。那个老座钟,我们说过它早就停了。

    正在这时走进来一个卖绒线的。她走进来的时候并不曾呼喊,甚至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以前她是每天都来的。

    “买点什么吧,小姐?”

    素姑并不要买什么,然而她仍旧想看看。于是在天井里,就在泥地上,卖绒线的坐下去,随后打开篮子,一些红的绿的绫绢露出来。素姑拣块杏红绫子,接着她又看中一种羽毛辫条。忽然间,仅仅是忽然间,当她想到这些东西该配到哪里最合适——

    “不要了。”她说。她什么都不要了。她把货篮推开。

    “你明天出嫁时候用得着的,小姐。”卖绒线的发慌地喊。

    素姑感到受了一下更重的打击。她站起来,不,她什么都不要了,卖绒线的从后面望着她走进寂静的又深又大的上房。

    “外面是什么人?”孟林太太大声问。这时候她已经起来,在床上坐着,她的耳朵近几年有点聋。

    素姑没有回答就走进自己的闺房。她从书桌上拿起一本书,一本展开着的不知几时忘记收起来的“漱玉词”: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接着,她的手又废然垂下去,她的眼睛移到面前的镜子上去了。在镜子里,一个长长的鹅蛋形脸蛋儿;一绺散乱的头发从额上挂下来;一双浅浅的眉在上面画了两条弧线;眼的周围有一道淡黄的灰晕;她的嘴唇仍旧是好看的有韵致的,却是褪了色的。

    素姑正是这样望着,右手支着头。在窗外,雁嘹唳着从将晚的果园城上空飞过,晚风萧索地在庭院里丝瓜棚上发出轻微的响声。于是书从她手里落下去,渐渐地连镜子也在她眼里消失了,一颗泪珠从她脸上滚下来,接着又是一颗。

    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1. (1)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2. (2) 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素姑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说明。

      ①素姑心中忽然如有所动,忍不住抬起头来问。

      ②“早就掉光了。”素姑在心里想,她的头又低下去了。

    3. (3) 请简要分析小说尾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 (4) 文中两处写到早就停摆的“老座钟”,请探究这一细节的深刻意蕴。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盛产“山药蛋”的山西,形成了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山药蛋派”。它透着泥土的芳香,似乎如山药蛋般憨实可爱又有营养又有嚼味儿。开始,命名者觉得这个创作群体的作品“土里土气,难登大雅之堂”。但恰恰是这种“土里土气”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让老百姓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为使老百姓都能及时掌握疫情防控情况,提高防范意识,各地使出不同招数,拉横幅,开广播,发微信。(_______)。“山药蛋派”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接地气,他们    于鲁迅“为人生”“改良这人生”的观点,拿笔就是为“劝人”(赵树理语),劝人革命,写作有明确的目的。我在农村街头看到的标语有:“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炖上丸子烫上酒,关门过年别乱走”等。我在微信上看到的标语有:“不集会,莫串门,疫病传播不认人” “春节集会一时爽,隔天医院床上躺”“今年上门,明年上坟”……这些语言,就是赵树理语言,给人强烈震撼,告诉大家,疫情很严重。这些标语不是花架子,就是要管用,要警示,就是要“劝人”别出门。抗疫标语,看似无情甚至绝情,却是有情的提示,不同角度的表达,有相同暖意。这些标语,“话糙理不糙”,识字的人能看懂,不识字的人能听懂。没有形容词,直抒胸臆。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写的好多东西,是矫揉造作,    。可否从中得到    ?所谓礼失而求诸野。在农村,多年听不到的大喇叭也响了。喇叭一响人心稳。这次疫情防控,威海农村的妇联大放光彩。我从微信上看到,她们霸气十足,“硬核”说得干脆利落,配上独特的胶东口音,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起到了很好的宣传目的。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4. (4) 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玲珑心地最虚鸣,此是良工巧制成。

      ②一丝通线索,谁不仰头看?

      ③秋千对起花阴乱,蹴鞠孤高柳带斜。

      ④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

  • 1.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如今,一些专业人士语言表达堪忧。如某古典武侠小说写道:“他对王爷说:‘王爷,你女儿在此,你好好管教吧!’说着轻轻将她推了过去。”某电视节目是如此评价汉献帝的:“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论,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体育新闻中曾有这样的消息,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我在名人战中的六连冠就是被江维杰先生终结的,希望明天江维杰先生多多承让。”还有某律师在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中竟然有这种语言:“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

  • 1. 阅读《党费》,完成各小题。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小说用细节刻画黄新人物形象时三次写到眼睛的动作,请简要分析其心理状态。
  • 1. 阅读《小二黑结婚》(节选),完成各小题。
    1. (1) 主要塑造了哪几类人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2. (2) 试结合所选文本分析二诸葛、三仙姑同中有异的性格。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1945年,孙犁在延安写了一篇小说《荷花淀》,源自于他听到的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的战斗故事。小说以浓郁的地方语言勾画了白洋淀独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和冀中人民积极开展抗日斗争、保护家园的感人场面,语言        , 富有乡土气息。这篇小说的影响很大,甚至由此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荷花淀派。

    孙犁建议人们要集中精力读好书,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他说:“所谓好书,即是格调高的、艺术成就大的书。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典文学精品,尤其值得细读,因为历史总不会淘掉好书,这倒不是信而好古,        若光读报纸、杂志上的作品,或仅仅读外国的新流派,获取的知识难免单薄。因此要集中精力从中外古典文学名著中吸取丰富的养料……要多读合自己脾胃的作品,你发现哪个作家的作品比较合你的脾胃,同你的气质相当,使你感兴趣,那就不妨把他的东西都找来读读,作比较系统的研究,这对形成自己的风格、提高鉴赏能力        。”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为使用比喻修辞的句子。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       )赵树理是以“农民”的身份从事创作,实现创作主体身份重构的典型作家。赵树理虽然继承了鲁迅某些方面的风格,比如国民性批判,但却未像鲁迅那样将乡村放到“记忆”里,而是      。相对来说,鲁迅            , 一些故事是情绪化和诗化的。而赵树理立足乡土,其重心也在乡土。_       , 所以赵树理作品中的乡土政治生活的细节活灵活现,农民形象的塑造也处处显示着政治分析的理性。具有赵树理式创作精神的,还有“十七年文学”时期的许多作家。柳青也是践行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模范作家。他在创作《创业史》之前,就曾打起包袱,带着家人安家陕西皇甫村,甚至将户口迁到农村,在农村一住就是十几年,这才塑造出梁生宝这样的社会主义新农人形象,才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民奔向社会主义集体化的满腔热情。

    1. (1) 请在上文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个语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请写一句话,放在语段开头的括号内,用以总领下文,不超过60个字。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