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节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二:

    台湾,海外一巨岛,广袤千里,物产之利无所不有。隋大业中,虎贲将陈棱一至澎湖,东向望洋而返。元置巡司于澎湖,明初废之。嘉靖中,海贼林道干遁入台湾,为琉球所逐。天启中,日本逐琉球而踞之。崇祯中,闽地大旱,(郑)芝龙请于巡抚熊文灿,以舶徙饥民数万至台湾,人给三金、一牛,使垦岛荒。鸿荒辟土膏坟盈一岁三熟漳州之人赴之如归。荷兰红毛夷遭风泊台湾,乞于日本,以台湾为互市地。市久之,荷兰先筑安平城,旋筑赤嵌城。筑炮台,沈夹板于鹿耳门之港口,置揆一王守之。有荷兰通事何斌者,南安人;为揆一王主会计,负帑二十万。惧发觉,厦门谒成功曰:“台湾,公家之故土也;沃野千里,鸡笼(基隆)、淡水硝磺有焉。横绝天海,肆通外国。耕种可以足食,兴贩铜铁可以足用,霸王之区也。"成功览其地图,叹曰:"此亦海外之扶余也!”集僚佐议之不决,惟马信、杨朝栋然之。

    初,三月二十七日,成功自澎湖开船,下令曰:“视吾所向。”四月一日天明,成功至台湾外沙线,各船至鹿耳门线外。此港甚浅,大船从无出入,故荷兰不防之。成功焚香祝曰:“成功受先帝眷顾,寸土未得,孤岛危居;今冒波涛,辟不服之区。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舟师。”竹篙视之,则加涨丈余。三日,陈泽扎营北线尾,守台湾城揆一王遣头目拔鬼仔率兵数百前来冲击。陈泽迎战,一鼓歼之。四日,杨朝栋招谕赤嵌城酋长,(酋长)猫难实叮以城孤救乏,遂率三百余名出降。令赤嵌酋长招揆一王降,不从。次日,荷兰击鼓吹笛,出兵七鲲身。成功部将杨祥领藤牌手跳舞横冲,荷兰兵大败,退守王城。成功令马信等扎台湾卫固守不攻,候其自降;派各镇分汛地屯垦。改赤嵌为东都,设一府、二县。十二月,守台湾城揆一王降。

    (节选自《台湾通纪》)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方框内。

      鸿A荒B甫C辟D土E膏F坟G盈H一I岁J三K熟L漳M州N之O人P赴Q之R如S归T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耕种可以足食,兴贩铜铁可以足用,霸王之区也。

      ②今冒波涛,辟不服之区。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舟师。

    5. (5)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郑成功“正心”的表现。
  • 1.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修身为本。

    (节选自《礼记·大学》)

    (二)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口:“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1. (1)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3)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4. (4)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____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____寻找人生价值、____成长坐标。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贡献,才能____,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 (2023高二上·泰州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先其心 

    A . 思齐焉 B . 明德 C . 者也 D . 其意
  • 1. 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者也         仇视         譬如山         堆积 B . 誉于乡党       求取         致知在物       推究 C . 而后天下平     治理         天下仁焉       称赞 D . 君子于义       明白         若火之始       ……的样子
  • 1. 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A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C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D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1. 《大学之道》: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 (1) 《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2. (2) 《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3. (3) 《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4. (4) 《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

    1.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1. 怎样修身?课文《大学之道》给出的方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文化自信这一角度,写一段议论文字,谈谈你的想法,不少于200字。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小人闲居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1.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3) 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4. (4)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5. (5)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6. (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