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上·武清期中)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驴技穷(qín)    洞(yáo)    追(jiǎo)    南(mǐn) B . 千钧雷(tíng)    堵(jié)     寒(jīn)    寒(xuān) C . 熙熙嚷(rǎng)    削(xuē)    山(lóu)    碍( zhàng) D . 不堪(bèi)     豪(shēn)    涉(bá)    灭(jiān)
  • 1. 请为以下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并进行简要评论。

    新华社上海11月2日电   为解决租房市场房源信息虚假、价格不透明等问题,10月31日,北京租房新政策正式实施,住房租赁监管平台上线。此前不久,广州推出政府住房租赁平台——阳光租房。9月底,杭州市联合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打造的政府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也已正式启用。

    “新华视点”记者发现,目前,全国十余个城市已出台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方案,均提及搭建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并明确了建设时间表。专家称,这是各地落实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关键一招”。当前,百姓租房存在几大“痛点”:虚假房源多;合同不报备,发生纠纷时租客维权困难;房东涨租、租期随意、二房东现象屡禁不绝;等等。各地推出的官方住房租赁平台将通过收集和发布租赁信息、动态监测租赁信息、指导住房租赁价格等,有效遏制租房乱象。

    标题:

    评论: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红军来了!红军来了!消息惊动了偏僻的村落。向往红军的农民们开始秘密开会。地主的深宅大院门户紧闭,护院的民团兵丁拿起了枪。地主的儿子腰里别着匣子枪在祠堂四周转了一圈,他家的一个佃户正在祠堂里带领穷人开会。晚上,这个佃户在地主家的后院被斧头砍死,尸体挂在院墙上。可是天亮的时候,地主家门口乱成了一团,朱毛红军距离镇子东头不远了,地主全家开始向镇子西头逃跑。青年农民们很快就集中在镇边的土道上,手里的梭镖闪闪发亮。红军的队伍走来了。这是一支衣衫破旧但队列整齐的队伍,一个年龄很小的红军吹着一支小铜号走在前面,身后步伐稳健的红军官兵有的赤着脚,有的包着脚布,有的脚上的草鞋已经磨破。

    ②红军占领镇子之后,在所有的墙上写上了标语:“饥民们!向土豪劣绅要粮!”“消灭一切不公平现象!”然后,红军召开群众大会,把地主家的财物一一分给最贫困的人。广场上挤满了穷人,少年们攀在树上,一个红军干部站在广场中央开始了演讲:“穷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地主老财、国民党军阀、资产阶级都压榨我们,可他们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穷人创造的!不打败他们,把本来属于我们的东西夺过来,我们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农民协会万岁!暴动万岁!红军万岁!”

    ③最后,广场的土台子上走来一个留着胡子、面色很黑的人——朱德。讲话的语调很慢,他对农民们讲了自己信仰共产党的经过,讲了南昌起义和红军的主张。他长者般的话语赢得了乡亲们的掌声。有人问:“我想当红军,听说当红军给发二十块钱?”朱德说:“当红军没有钱,官兵都没有钱,有一桌酒席大家一起吃,有一个南瓜大家也一起吃。”又有人问:“全世界无产阶级是什么东西?”站在朱德身边的红军干部说:“全世界的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都是阔佬,全世界的穷人都受他们的压迫。全世界的穷人和我们都是无产阶级。”当天晚上,红军从这里出发了,刚出镇子便发现队伍后面多了不少青年农民。农民们说他们要跟红军走,因为他们对红军很满意,如果能够发给他们一袋干粮和一支枪他们会更满意。

    ④在不知道什么是梦想的时候,赤贫的农民只求能够活下去。他们常听富人们说“人生有命,富贵在天”,他们为此到神庙里祷告过哀求过,但是依旧活得一贫如洗牛马不如。红军掀起的革命风暴让农民们很快就明白了,他们也是人,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要不怕富人们说的那个“天”。各村各寨的贫苦农民开始向有红军的地方奔去,当一面画着他们所熟悉的镰刀和斧头的红旗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当举着那面红旗的人告诉他们穷人也有权利过好生活的时候,他们惊讶、欣喜、冲动,然后赤着脚板跟上那面红旗无论走到哪里。这样的情景几乎能够解释二十世纪初中国所有的革命发生的根由。

    ⑤那时红军的生活艰苦异常,常常因为没有粮食,官兵们只能吃野菜和野果。在井冈山,新入伍的红军战士曾经抱怨说:“打倒资产阶级吃南瓜。”毛泽东则风趣地说:“这些新同志认为他们的敌人就是资产阶级和南瓜。”在这样的一支队伍里,令红军官兵舍生忘死的动因是:只有在这里他们才拥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人世间的平等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犹如梦幻中的珍宝。红军是这个世界上官兵之间从着装到待遇几乎没有任何差别的军队。毛泽东和战士们一起尝试各种不会令人中毒的野菜,朱德有一根和所有红军官兵一样刻着名字的扁担。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的红军士兵打仗、训练、学文化、唱歌、打球、种地,彼此之间没有歧视,不允许打骂。那些识字又快又多的战士,能得到一支铅笔之类的奖励,红军部队中所有的官兵都很在乎这样的荣誉。

    (摘自王树增《长征》第1~3页)

    1. (1) 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文章第①段画线的文字有何作用?
    4. (4) 文章第④段说“这样的情景几乎能够解释二十世纪初中国所有的革命发生的根由”,结合全文与你对长征的认识,谈一谈这“根由”是什么。
  • 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以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目的是表彰和鼓励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授予为人类带来福祉的杰出科学家。评选委员会评价他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影响深远的开创性贡献,并认为这一技术“有潜力彻底改变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长征路上——杨澜采访崔永元

    画外音:小崔策划和制作的革命理想主义史诗电视公益行动《我的长征》已胜利结束。一群普通人,用一年时间走完了七十年前红军走过的长征路。在路上,他们受伤,感动,收获。

    杨澜:对比刚出发时,你觉得当初的期待实现了几成?

    崔永元:当时我觉得我是带着中国人组成的团队在走。在我的印象里,中国人的团队精神是最差的。奥运会上,我们得的多是个人金牌,团体的就得不着。新长征过程中,队员天天闹矛盾,谁跟谁都不客气,互相不宽容。

    杨澜:我记得你当时说要让大家看看城里人是怎么出丑的,所以全是阴暗心理,不期待着人家能表现出好的团队精神。

    崔永元:他们是一群来自各行各业被精心挑选出来的志愿者,带着不同的目的和对长征的不同理解,本着自我管理的行动规则走在路上,争吵和冲突时常发生。

    杨澜:据说长征过程中有一次危机,然后你就要解散队伍。当时你是用咆哮的方式说的还是很冷静地表达?

    崔永元:那次危机是关于队员不文明举止的问题,影响了当地老百姓。我咆哮地宣布就地解散,不要玷污红军。事后我去跟队友谈心,谈了差不多四个小时。

    杨澜:你原来并不是一个热衷说教、热衷教育别人的人,突然你认真执着做这些事的时候,什么样的变化在你内心产生了?据说后来你的期待标准发生了改变,甚至在长征走完以后,你并不像之前那么失望了。

    崔永元:我是发现这些年轻人有我过去没有发现的优点,同时他们也在进步。将近一年在路上的生活,不仅是体验、了解过去的过程,也是个人自我成长、成熟的过程。在北京就能看五米远,在长征路上可以看得更远。我会突然拿起电话向久不来往的老朋友道歉,承认自己以往的偏激。

    杨澜:“我的长征”队伍里有个胖洪,听说你打算在结束前5公里开除他?

    崔永元:是,开始我特别反感他。他一直反对排队行军,他一反对,麾下就会集中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摇摆不定的年轻人。我那时候特希望胖洪能迷途知返,要不然我不知道老乡们是怎么看我们这支队伍的。

    杨澜:散兵游勇。

    崔永元:对,我们后面的人跟前面的红旗能差3公里,这叫什么红军啊!当时我就觉得胖洪怎么这个样子,想开除他。但31号这天他当轮值队长时,大概一个小时一直在喊大家排好队,排整齐,排两列。一直在喊,我就特别感动。其实我知道,他不同意我排队的主意,但他在2006年的最后一天的表现给足了我面子,所以我觉得这是他的大度和宽容。这是我做不到的,所以我觉得如果我要把他开除了,这辈子最后悔的不是他,肯定是我。

    杨澜:所以你走完了这一路,原先对于中国人缺乏团队精神的判断修正了吗?

    崔永元:应该说修正了。缺乏团队精神是不争的事实,但我觉得也许跟团队的经营者或领导者不善于发现团队优点有关。实际上,我的固有标准不是公用的最正确的标准。我觉得可能用更宽泛的标准、更科学的标准来看这支团队的话,可以给他们打98分,他们很了不起。我以前很烦八、九十年代出生的这些人。我们的旗手叫张浩然,大学生,他举着红旗大概走了五千公里,一直他举旗,在队伍前头默默走。我做不到,我体力、能力都做不到,我觉得我会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把红旗推出去,但浩然什么都没说,就这么举着,非常可爱!

    杨澜:在社会中,即使人们有一种社会责任感,通常也不会说出来,而你真的是很认真地在为社会担忧一些事情,每个人活着已经很不易了,你何苦呢?

    崔永元: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在干不好的事,越干势力越大,所以很多人忍气吞声,不敢说,干坏事的人就更加心安理得。我应该做一个搅局的人。

    杨澜:但是当你觉得自己变得比过去更宽容的时候,再回头想这些事,会不会觉得其实那些人也有他们的弱点,有的时候一个人背叛或欺负别人是因为恐惧。

    崔永元:我不想那些人,我只想这个社会。现在我意识到这是社会在进步。英国、美国发展过程中都有过这一段,迈过去就好了。

    杨澜:就是说原则出现混乱的时候。

    崔永元:对。旧的体系打乱了,新的体系没建立。这个过程中,总要有人来为之烦恼。我就是那个角色。

    画外音:媒体总把崔永元的名字与理想主义、精神洁癖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其实,小崔并没有媒体描绘的那样愤世嫉俗,走过长征路的小崔更懂得耐心和宽容。现实世界里有黑有白,但更大程度上是灰,深浅不一的灰。(选自《杨澜访谈录》,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3. (3) 有人说,这次新长征是崔永元的一次突围。那么,这之前和之后的崔永元发生了什么改变?
  •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①,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②,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像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③(请用一句恰当的诗词填空)”的奇效。

  • 1. 选择题

    ①“诗意地活着”不但是一个诗人的生命与美学实践,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存境界与精神内涵的表现

    ②如以世俗眼光来看,这个时期也许是他们生命中、事业中最黯淡的岁月

    ③今天是一个需要诗的时代,因为这个世界太物质,太缺乏价值感、美感

    ④而诗人以优雅而真诚的语言,忠实地呈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最高的使命是“希望”

    ⑤但他们却活得有境界、有品位、有尊严,他们寂寞的生命点燃了历史上千万人心灵的光和热

    ⑥比如,陶渊明罢官之后“采菊东篱下”,王维晚年隐居终南山麓,杜甫因安史之乱流落成都

    A . ①③④②⑤⑥ B . ①⑥②⑤③④ C . ③①④⑥②⑤ D . ③④①⑥②⑤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共分6个部分,展陈面积2000平方米,展出照片275张、文物252件。展览当日,人们从四面八方____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追寻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面对80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一位青年人正手托画板,专心致志地____红军长征主题的美术作品,在____的参观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他在谈参观感受时说:“虽然没有亲历长征,通过这个展览,却有____的感觉,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长征途中,不仅红军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克服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红军官兵团结一致,生死与共,以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        )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对于长征来说,每一次危急关头,,而每一次的胜利,又都可能潜伏着失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还有8万多人,到达陕北时只剩8千多人。人虽少了,但大家思想统一了。残酷的斗争环境不仅是对整个党、整个红军的一次生死考验,。湘江战役失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同志用大气磅礴的诗句,讴歌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85年前,红军指战员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壮举,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筑起了巍峨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要自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意气风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长征最艰难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指战员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跟党走就是跟着理想信念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没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理想信念不能动摇、精神支柱不能缺少。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主席曾引用徐解秀老人的话,道出了党同人民的鱼水深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正是因为党和人民军队坚守初心使命,人民群众才给我们以全力的支持拥护。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矢志不渝造福人民,就能永远赢得人民支持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坚韧的力量。在原第13集团军军史馆里,有一件“半截皮带”的展品,说的是三过草地的一个班早已断粮断炊,不得不把身上的皮带拿来充饥。战士周广才忍不住攥紧剩下的最后半截皮带,含着泪说“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带着它见毛主席吧!”衣衫褴褛、忍饥挨饿,敌人围追堵截,高山终年积雪,草地沼泽遍布……这些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锻造着军人的血性与担当。不管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战争的主体还是人,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永不过时。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革命意志,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遵义会议之后,我军重新回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原则上,重新回到“十六字诀”这一战法运用上,才有了牵着敌人鼻子走的战略主动,才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才有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后来,正是依靠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思想和战法,我们一路披荆斩棘,赢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作战理论、作战思想和破敌之法,如此才能掌握制胜先机,打赢未来战争。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这样的唤醒跨越时空,让我们至今仍能听到长征的呼唤,感受到理想的崇高、精神的伟力。新的征途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就能迈过一道道沟坎,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节选自何东平《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材料二:

    进入黄土高原以来,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还有鲁大昌,我们在腊子口交过手的这个手下败将也匆赶来了,妄图报复。

    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决定,给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一仗。

    这是十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山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地。

    八时整,我们埋伏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王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起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脚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节选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4. (4) 两则材料都表达了对长征精神的赞颂,但表达方式不一样,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5. (5) 对于吴起镇战斗,杨成武没有过多地对战士们进行动作、语言、肖像等细节描写,为什么?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