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西哲学史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没有被不少哲人搞清楚,主张认识是人头脑里固有的观点。比如,孔子把人分为“生而知之者”与“学而知之者”,他认为有一类人天生就知道很多,但他自己却很谦虚,认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从来的哲学家只是各式各样地说明世界,但是重要的乃在于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创立,科学地解决了认识论的根本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陶行知也形象地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获得并保持正确思想观念的方法途径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多调查研究,多总结经验,这样便可以少犯错误。1965年7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李宗仁时曾如实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1. (1)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 1.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 B .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发:暴露、泄露 C . 虞常果张胜         引:牵扯 D . 单于使使晓武,会虞常        论:讨论
  • 1.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下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诸侯  ③约从衡  ④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同列  ⑦立法度  ③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 . 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 . 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 . 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 . 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 1.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少父任,兄弟并为郎        ②恐前语发,状语武 B . 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②使牧羝,羝乳得归 C . ①子父死,亡所恨            ②常能汉伏弩射杀之 D . ①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②欲此时降武
  • 1. (2023高二上·义乌月考) 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②此三者,吾遗恨也           ③梁,吾仇也     ④请其矢,盛以锦囊        

    ⑤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⑥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⑦智勇多困于所溺

    A . ①④⑤/②③/⑥⑦ B .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 ①④/②③⑤/⑥⑦ D . ①/②③/④⑤⑥/⑦
  • 1. (2024·岳阳模拟)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长时间见不到彼此总是会给恋人造成困扰,甚至成为扼杀爱情的因素,但宋朝的秦观却不这么认为,他的理由是“”。
    2. (2) 游山玩水常常能引发人的思考,苏轼在游览了鄱阳湖附近的石钟山后,深深地感慨:如果“”,是不能获得事实真相的。
    3. (3) 古人在写作诗歌的时候很喜欢用到“倚”字。可以是人倚物,也可以是物倚物等等,比如“”,又如“”。
  • 1. (2024·岳阳模拟)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学经典往往暗含了传统的延续,也昭示着对于传统的突破。抗战时期文学经典的创作需要面对古典和五四两个传统。与政治上中国特色道路的寻找相呼应,抗战时期文学正是通过对民族化和现代性的双面追求,在与两大文化传统的对话中诞生了超越五四的经典之作。

    古典文化在抗战时期文学中有大量的复活,较突出地表现为内容上对传统道德的肯定和形式上对历史典故、诗词意象和传统文学形式的借用。这些传统文化因子增强了文学的宣传效果。但仅此还不够,只有摒弃古典与五四的二元对立,充分展开对话,才能把传统转化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并使它们成为想象性的存在,从而获得成为经典的“原创魅力”。

    思想上,抗战时期出于向文化传统寻找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促使文学在五四反叛传统的地方重审传统。比如,与离家、反抗父权的五四情结不同,抗战时期文学对家园意识的诠释、对家庭亲情的依恋、对家族文化的反思等恰恰成就了契合时代心理的民族经典。《荷花淀》等小说在水淀荷香中表现乡妇农人的恋家与卫国的统一,表现底层民众现代民族意识从思乡恋家中的觉醒。再如,与批判乡村的封闭、愚昧不同,《四世同堂》《呼兰河传》等作品中的城镇意象,以及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意象,都以农业文明的生活场景勾连起了乡土中国的共同记忆,获得了不断流传的经典价值。

    形式上,抗战时期特别关注古典文学形式的理论讨论,也是对战时民族主义心理诉求的一种回应。强调中国小说作为“正史之余”的故事性、讨论诗化传统、分析中西文学的各自优长等等,都表现了对五四文学过于西化进行补正的理论自觉。但创作中对传统的简单回归并不能产生经典之作,而是需要实现中西文化的内在对接。流传一时的新章回小说,如《吕梁英雄传》,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但过于趋旧,在出新上折损了经典性。张爱玲小说通过古典意象、说书模式等传统方式与现代小说技术的结合,将现代质素本土化。巴金的《寒夜》等作品采纳地域方言,精粹民族口语,实现了对五四文学过于欧化的校正,集合了中西语言形式的优点,显得更素朴、更蕴藉。

    抗战背景下文学内容与形式的民族化回归是对五四的反拨与调整,也是五四思想武器的现实运用。张爱玲谈及她创作背后的五四影响,说“只要有心理学家所谓民族回忆这样东西,像‘五四’这样的经验是忘不了的,无论湮没多久也还是在思想背景里”。先锋文化只有在事后与主流文化融合才能被确认,五四文化正是经过本土化的过滤才得到了整合,继而沉淀为传统的一部分。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现代性显而易见是同作为过去了的过去的决裂,同时又把过去弹射进现在。”抗战时期文学中两大传统的关系也应从这个思路来理解。在反叛中继承、在回归中超越,代代文学经典正是在对话中生成、积淀,参与着文学传统的生长。

    (摘编自张谦芬《对话:抗战时期文学经典的生成与流传》)

    材料二:

    孙犁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生涯时曾反复强调:“我的创作,从抗日战争开始,是我个人对这一伟大时代、神圣战争所作的真实记录。我最喜爱我写的抗日小说,因为它们是时代、个人的完美真实的结合。”由此可见,“抗战”这一在当时最重大的政治主题,已然成为孙犁多数诗化小说最直接和最主要的题旨,他以自己特有的腔调加入到民族抗战的大合唱之中,完成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应有的时代使命。为了实现这一表达意图,孙犁在其充满诗意的抗战小说中创造性地借鉴了中国史传小说中较常见的两大叙事策略:一是隐性的“正邪对比”原则,二是“夫唱妇随”的传统母题的现代性转化。

    在孙犁小说中,少有对日本侵略者形象的正面描写,作者在这些小说中着墨更多的还是对人民的讴歌:颂扬他们的勇敢、顽强,礼赞他们的善良和淳朴,诗意地抒写夫妇之爱、亲人之爱、同志之爱。这种“正邪对比”原则的自觉运用,使得孙犁一方面能较好地契合四十年代解放区的文艺政策,另一方面又较好地弥补了自己生活体验上的不足。但孙犁毕竟是在五四新文学传统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现代作家,他在借鉴“正邪对比”模式的同时,也摒弃了古典小说对故事奇特性的过分追求,由此也强化了其小说诗化和散文化的效果。从接受效果来看,欣赏这种诗意化和散文化的文体需要更余裕的审美空间和更从容的审美心态,这在民族矛盾日益尖锐、需要作家和诗人峻急呼号的抗战年代显然有些不合时宜。这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一些读者会忽略孙犁小说“抗战主题”的存在,也可以解释为何在四十年代的解放区文坛孙犁没能成为像赵树理那样广受赞扬的“主流作家”。

    人们已经较多地注意到孙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认为“他笔下的女性之美,既有纯洁、优美、俊俏的外在形式之美,更有新觉悟、新精神与新风采的内心美”。但我们在他众多写到夫妻关系的小说中同样不难发现“新精神”之中的“旧模式”——对传统的“夫唱妇随”叙事母题的自觉化用。水生嫂等美丽贤惠的女子都非常坚定地与作为抗日战士的丈夫站在一起,即或有少许的怨言,但那都只是小女子充满爱意的娇嗔,让读者反觉得其形象逼真、可爱。自然,这些女性已经不再是男子的附庸,她们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与男子并肩战斗的勇气;但那种骨子里流露出来的“妻以夫荣”的传统女性心理还是让普通中国读者感到似曾相识。同时我们要看到,孙犁对这一传统母题进行了极富时代特色的现代性转化:不但“随夫”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人物形象的审美功能也具有了现代品格——这些女性不再是作为男性形象的补充和陪衬,而是成为小说的主角或是成为小说创作动机的主要促成者。

    (摘编自任军《孙犁诗化小说的时代精神及其叙事策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4. (4) 材料一说“古典文化在抗战时期文学中有大量的复活”,请以课文《荷花淀》或者《小二黑结婚》为例,简要谈一下古典文化复活的具体表现。
    5. (5) 在当今时代,文学创作如何对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谈一下你的看法。
  • 1. 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 (1) 固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④固国不以山奚谷之险

      ⑤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⑥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2. (2) 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②追亡逐北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⑤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3. (3) 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④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 (4) 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

      ③策之不以其道

      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 (5) 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

      ②致万乘之势

      ③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6. (6) 度

      ①内立法度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③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④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⑤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7. (7) 遗

      ①因遗策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④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8. (8) 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②宽厚而爱人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删改)

    1. (1)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解释其意思。

      不验,死   一鸣跃去,行且速

      呈不得休息   木直

      以为自古莫己   老吾老,以人之老

      于是乃亡   相四十里

    2. (2) 侯生、卢生为何不愿为秦始皇求仙取药?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明年南省试 , 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传。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

    (选自《欧阳修集·附录卷二·先公事迹》,有删改)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救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选自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甲文和乙文的不同。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