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东阳月考)  古埃及的奥西里斯崇拜以正义和来世观念为核心,原本只得到王室的尊崇,而后逐渐向地方权贵乃至普通大众扩展。这一变化有利于( )
    A . 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B . 强化社会等级观念 C . 维护国家秩序稳定 D . 促进人文意识觉醒
  • 1. (2024高二下·佛山期中) 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被阿卡德人接受,巴比伦人、亚述人先后采用。此外,埃兰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等也根据各自需要,对楔形文字加以改变并使用。1500年左右,埃及与西亚各国的交往书信也用楔形文字书写。这可用于说明( )
    A . 西亚和北非文明发展的趋同性 B . 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文明高度发展 C . 苏美尔人为区域交往作出了贡献 D . 古巴比伦长期是区域的文化中心
  • 1. (2024高二下·贵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帕米尔高原的帝国,伴随着帝国建立,伊斯兰教也传往世界各地。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在地中海、印度洋甚至远至中国东南沿海的辽阔区域,阿拉伯商人都一度是最活跃的群体。9世纪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采用文化宽容政策,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智慧之城”巴格达拥有一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据说,翻译的稿酬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印度和波斯的经典得以保存。这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在中世纪得以继承。公元771年,一位印度学者将一篇数学论文带到巴格达,其中包括从0到9等十个数字,阿拉伯人发现印度数字的优点,在帝国境内推广应用。随后,阿拉伯人又通过西班牙将印度数字传入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国。公元712年,阿拉伯人在占领撒马尔罕时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造纸技术。公元794年,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座造纸作坊,当他们占领了西西里岛和西班牙以后,造纸技术也传进了欧洲。

    ——摘编自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材料二 我国的科技翻译始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止于18世纪中叶,延续了近一二百年的历史,明末清初,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我国东南沿海,许多西方耶稣教会人士以科学传教为名进入中国进行宗教传播活动,当时中国的学者与他们合作翻译西方科学著作,著名的有徐光启、李之藻、杨庭筠,他们三位被耶稣教会人士称为“中国圣教三柱石”,还有意大利人利玛窦、熊三拔,日耳曼人汤若望。利玛窦开创了“中西合译”的翻译形式,也成了翻译传统。虽然徐光启他们未能留下详细的翻译方法理论,但他们的看法却很有创造性,如徐光启指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李之藻提出“借我华言,翻出西义”;杨庭筠指出抓紧培养翻译工作者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译者的唯物思想和上进精神,同时也体现了译语中心的翻译传统。利玛窦等人之所以能在中国这个文化中心主义的国家生存并备受敬重,都是源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熟悉,他们采用“科学传教”和“儒教合一”的手段传播天主教,他们对《圣经》进行了归化处理,甚至用儒家的词汇如“天”“仁”“仁慈”来翻译《圣经》中的“Deus” “mercy” “benevolence”。

    ——摘编自韩敏《从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翻译高潮看中国翻译传统》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帝国出现大翻译时代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翻译活动的特点。
    3. (3) 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阿拉伯帝国时期和明清时期翻译活动的差异。
  • 1. (2024高二下·贵州月考)  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伊本·西那诞辰1000周年发行纪念币。下图为纪念币的背面。下列属于他的作品的是( )

    A . 《积分与方程计算法》 B . 《萨比天文历法》 C . 《医典》 D . 《天方夜谭》
  • 1. (2024高二下·霍尔果斯月考) 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它涉及的主题可以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下列关于史诗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吉尔伽美什》叙述乌鲁克国王的活动,反映两河流域居民对生命的态度 B . 《伊戈尔远征记》反映斯拉夫民族的历史,是拜占庭帝国杰出的文学作品 C . 《罗摩衍那》源自民间文献创作,集中反映古代印度人民生活和文化成就 D . 《荷马史诗》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其创作于希腊的“古典时代”
  • 1. (2024高二下·霍尔果斯月考)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这(   )
    A . 反映希腊哲学在欧洲影响巨大 B . 得益于欧洲商品经济发展 C . 说明阿拉伯扮演文化桥梁作用 D . 促进了欧洲实用哲学发展
  • 1. (2024高二下·重庆市期中) 如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成就。综合表中信息可知,古代文明:(   )

    发源地

    主要成就

    西亚两河流域

    城市国家、楔形文字、法典、洪水方舟传说

    东北非尼罗河地区

    政教合一、象形文字、金字塔、太阳历

    爱琴海地区

    城邦国家、神话、悲剧、喜剧

    东亚黄河、长江

    城市祭台、礼器、彩陶、南稻北粟

    A . 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B . 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C . 独立发展、缺乏联系 D . 大河文明、农耕为主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英国某史家指出:当国家不断扩大,并开始统治大量人口之后,它们可以被称为帝国。在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帝国,如下图所示。它们都( )

    ①曾拥有过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疆域
    ②促进了东西方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③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和法律体系
    ④控制了商路并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史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我们了解历史,尤其是早期地区文明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下列史诗解读正确的是( )
    A .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史诗,反映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情况 B . 《荷马史诗》是古代罗马文学的早期代表,成为后世西方文学的重要题材 C . 《摩诃婆罗多》是反映早期雅利安人征服南亚次大陆的文献史料 D . 《罗摩衍那》描写了居楼族和般度族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
  • 1. (2024高一下·台州期中) 新都巴格达建成后, 一跃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和国际政治中心。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 ……从斯堪的 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该材料印证 了 ( )
    A . 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B . 阿拉伯人垄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C . 阿拉伯的商品价廉物美且种类繁多 D . 巴格达有沟通世界贸易的桥梁作用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