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东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中国文物学会的不完全统计和估算,自从1840年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历次战争掠夺、盗掘及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多达100余万件。中国的文物主要流失到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国家。

    ——王开玺《圆明园三百年祭下》

    材料二 

    (2023年,十二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重聚圆明园,距离上次的离别已时隔163年)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从“文物的流失与回归”“文物的传承与保护”中选择一个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月考) 15世纪60年代,金属活字印刷术传到意大利、法国等西欧中心地区;70年代,到达了布达佩斯、克拉科夫等地;到80年代,丹麦、瑞典等先后出现印刷作坊。1540年,印刷术越过大西洋,传到了墨西哥;1563年已到达俄国。这一技术的传播主要得益于( )
    A . 人文主义的发展 B . 海外殖民的扩张 C . 民族国家的形成 D . 近代欧洲的转型
  • 1. (2024高三下·毕节模拟)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贵州建省以后,明朝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重点培养和教育土司子弟之外,还大力创办社学,发展初等教育。自永乐以后,明廷严督贵州各属长官司于衙门附近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创办社学,令少数民族蒙童入学,读书习礼、接受儒学文化。明朝统治者为普及社学教育,一再提高社学的社会地位。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规定,社学中优秀学生可以直接升入各级儒学校学习,语令社学中“有俊秀向学者,许补儒学生员”把社学与府、州、县儒学在学制上衔接起来,调动了地方创办社学和民间子弟踊跃入学的积极性。弘治十七年(1504年),再次重申,要求全国各地抓紧创办社学,是年;“令府、州、县建立社学,选择明师,民间幼童十五岁以下者送入读书”.在中央政府的三令五申下,贵州出现大办社学的热潮。自弘治年间贵州按察使钱钺带头创办社学以后,各级地方官吏、社会贤达及民间有识之士纷纷出资也出力创办社学。据明代贵州各地方志书记载,明政府在各府州县治地、土司辖区与土流并治地区广泛设立的社学约有200所。未见于记载者肯定还有很多,可见当时社学的发达。

    ——摘编自张羽琼《贵州古代教育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贵州社学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贵州社学教育发展的作用。
  • 1. (2024·长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4年11月,教育部在苏联专业分类模式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以行业部门为专业分类设置框架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设置(草案)》(如表5)。

    表5

    行业部门

    专业门类

    专业类数量

    专业数量

    专业数量比例(%)

    工业部门

    工科

    16

    106

    41.2

    建筑部门

    3

    20

    7.8

    运输部门

    3

    16

    6.2

    教育部门

    大学

    文科

    2

    25

    9.7

    理科

    1

    21

    8.2

    高等师范

    师范

    1

    16

    6.2

    财政经济部门

    财经

    1

    16

    6.2

    农业部门

    农科

    4

    13

    5.1

    艺术部门

    艺术

    4

    13

    5.1

    保健部门

    医科

    2

    5

    1.9

    林业部门

    林科

    1

    3

    1.2

    法律部门

    政法

    1

    2

    0.8

    体育部门

    体育

    1

    1

    0.4

    总数

    40

    257

    100


    1963年9月,为解决高校在专业设置实践中专业数目过多、专业面过窄、专业名称混乱等问题,国务院批准发布了《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如表6)。

    表6

    专业门类

    专业类数量

    专业数量

    专业数量比例(%)

    工科

    14

    207

    47.9

    文科

    0

    53

    12.3

    理科

    0

    42

    9.7

    师范

    0

    17

    3.9

    财经

    0

    10

    2.3

    农科

    0

    33

    7.6

    艺术

    6

    36

    8.3

    医科

    0

    10

    2.3

    林科

    0

    14

    3.2

    政法

    0

    2

    0.5

    体育

    0

    8

    1.9

    总数

    20

    432

    99.9

    注:包含试办专业,不包含绝密、机密专业。

    ——据王孜丹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科体系的形成、发展与展望》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两次“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调整的特点进行解析。

  • 1. (2024高二下·库车月考)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着眼于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堂,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这一转变缘于( )
    A . 维新变法的成效 B . 中体西用的突破 C . 经济结构的变动 D . 民族危机的加深
  • 1. (2024高一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期中) 古代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300多座金字塔庙宇;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城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太阳金字塔。古代美洲金字塔的主要用途是(   )
    A . 传播宗教场所 B . 用于祭祀 C . 用作国王陵寝 D . 贮藏文化遗存
  • 1. (2024高二下·信宜月考)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世界遗产公约》(   )
    A . 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B . 首次以立法方式进行现代意义上的保护 C . 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D . 充分肯定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
  • 1. (2024高二下·信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申遗成功无疑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首先,联合国带来了保护技术和人才。2003年,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龙门石窟就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项信托资金的支持,并带来了日本先进的科学团队,对洞窑进行检测、修筑。“中国式申遗热”背后存在着严重的误区。不少当地官员把申遗当作是经济收入的水龙头,认为一旦申遗成功就能获得大笔保护基金与巨大的门票收益。实际上,经济效益与申遗两者之间存在着博弈。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透露,中国每年在申遗工作上的花费高达3亿元。更严重的是对景区的无序开发与破坏:开通超大容量的交通路线,丝毫不考虑景区能力而加设电梯、索道、人为地把建筑重新“做旧”“仿古”等。

    ——摘编自张涨《谈“申遗热”:重申报轻保护得不偿失》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式申遗热”兴起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申遗热”带来的问题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
  • 1. (2024高二下·信宜月考) 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    )
    A . 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B . 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 C . 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 D . 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
  • 1. (2024高二下·信宜月考) 19世纪初,普鲁士着手在地方行政区内各设立一所工业学校;1850年,普鲁士对其进行了第一次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870年,第二次改革进行,中等程度的职业学校升格为工科大学进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些做法(   )
    A . 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人才基础 B . 得益于德国成为欧洲科学中心 C . 推动了德国政治民主化的实现 D . 适应了新生产方式发展的需要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