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1924年,共产党员罗汉、王文明、王大鹏等在海南创办农工职业学校。学校开设栽培、染织、雕刻等课程,同时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政治常识,并介绍共产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926年春,增设政治课,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可知,该学校的创办主要是为了(   )
    A . 立农务本,学以致用 B . 实业救国,富裕海岛 C . 普及教育,发达文化 D . 扶助农工,唤醒民众
  • 1.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国初年,历史教育的内容和重心逐渐发生变化。以中华书局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为例,此书陈述专制政体形成的原因及其弊端;对于历朝开国君主的横暴和末代亡国的经过予以渲染,“以警国民之顽固未化者”。晚清时期历史教科书中一般以“人种”来叙述民族。辛亥革命后,李大钊指出只要具有中华民国的国籍,就都属于新中华民族。钟毓龙编的《新制本国史教本》以五族共和为纲,“其(指其他民族)与汉族接触冲突之处,亦一律平视,绝无轩轾”。历史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历史教科书开宗明义讲述历史与国家的关系,指出“人必能对国家尽义务,为社会尽责任,而后谓之有人格”。

    材料二:抗战时期不少历史教材对我国民族强盛和衰落之原因,强盛时在世界文化上所处的地位等,“均不厌求详,期有以唤起民族精神,便知我民族在世界文化上地位之重要”。此外,教科书对近代帝国主义之侵略,外交政策之失败等,为“最为注意之点”,求振奋民族之精神,洗雪我国之耻辱。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严重,《殖民地独立运动》,《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教训》、《世界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之类的著作出版增多,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这类著述显现出重要现实意义。抗战时期对“边疆”论述逐步课程化和专门化。有识之士主张强调边疆各民族与内地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民族外来说逐渐被摒弃。

    ——摘编自邓燕《时代主题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教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的历史教育的特点及其成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我国历史教育的重点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
  • 1. (2023高二下·南昌期末) 唐高祖即位后,下诏“别立小学,以教宗室子孙及功臣子弟”;武德七年(624年)下《兴学诏》,诏诸“州县及乡里,并令置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天下州县,每乡之内,各里置一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这些做法( )
    A . 提高了私学的地位 B . 完善了官学教育体系 C . 促进了理学世俗化 D . 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
  • 1. (2023高二下·南昌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性建筑法案》——于1840年颁布,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文物保护的专门法律。1887年,法国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对历史及史前时期的建筑物等不动产、可移动文物(动产)、发掘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规定,规定由教育美术部长编定纪念物;发现物由当地市长或乡长暂行保管,但要将保管措施上报给州长。1889年,法国又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施行法令》,并组建了一个主要由建筑师组成的古物保管委员会,负责法国文化遗产的调查、认定及保护工作。1906年,法国颁布了《历史文物建筑及具有艺术价值的自然景区保护法》,除建筑外,树木、瀑布、悬崖峭壁等极具艺术价值的自然景观,也被纳入法律保护范围之内。

    ——摘编自顾军《法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近代以来,“海外洋商不惜巨资,赴我内地购买古代碑版、石刻、图画、造像之类,运至本国度藏”。“查各国民政应行保存古迹事项,范围颇广……上自皇家,下迄草野,广如通都,辟在乡壤,成有博物馆储藏品物,以为文明之观耀。而其保存通例,凡兵赞时,他国不得毁坏,毁坏者可责赔偿,著为万国公法”。1909年,民政部提出《保存古迹推广办法》,将文物古迹分门别类,并根据各类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调查和保护措施,或设法原地保护,或创设博物馆分类储藏。另外,为加强文物保护,清政府还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如对地方官员的文物保护工作实行职责追查制。

    ——摘编自李建《我国近代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法国文物保护的演进趋势。
    2. (2)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法文物保护立法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保存古迹推广办法》颁布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法文物保护立法的历史价值。
  • 1. (2023高二下·丰城期末) 西递和宏村作为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皖南古村落,在 2000 年被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下列对两者共同点的论述准确的是( )

    序号

    角度

    评价

    建村历史

    徽商始创,聚族而居

    村落布局

    方正端庄,中轴对称

    村落环境

    山水环绕,水系发达

    建筑特点

    粉墙青瓦,三雕精美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 (2023高二下·丰城期末) 1952年教育部发文,决定自1952年下半年至1954年,将全国私立中小学全部由政府接管、由国家统一办理,改为公办。民办教育在中国土地上消失。当时出台这一政策( )
    A . 是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大环境使然 B . 是国家工业化急需建设人才的需要 C . 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左倾错误泛滥的体现 D . 是对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
  • 1. (2023高二下·商丘期中) “这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是传统性和近代性的综 合产物,也是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在近代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有标志性意义。”对这 一学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推动了京师大学堂的创建 B . 标志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 C . 催生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D . 促进了近代公务员制度形成
  • 1. (2023高二下·南宁期末) 1912年,中国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提出“体操课应注意兵式”,即军事训练。1923年,中学课程中的“体操”改称“体育”。当时中国大众传媒广泛报道各类体育活动,其价值主要定位在“增强体质健康”与“为国增光”。由此可知,中国近代体育( )
    A . 是维系统治的重要手段 B . 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C . 以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 D . 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 1. (2023高二下·南宁期末) 埃及金字塔是集宗教与世俗权力于一身的埃及法老的巨型陵墓,1979年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佛罗伦萨历史中心作为文艺复兴的象征,众多卓越的艺术家在此留下了大量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198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两项文化遗产共同的历史价值在于(   )
    A . 代表了非洲欧洲文明的最高成就 B . 形成了包罗万象的近代艺术之城
    C .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D . 彰显不同地区建筑与艺术的发展
  • 1. (2023高二下·汕尾期末) 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由明嘉靖年间的范钦所建。阁内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不少已成为海内孤本,还有《范氏奇书》原本古籍和一部分雕版的保存,弥补了明代古籍雕版存世极少的遗憾,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重要物证。据此可知,天一阁的修建和保护( )
    A . 奠定了近代出版业大发展的基础 B . 体现了当时统治者对藏书的重视 C . 得益于当时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D . 发挥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功能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