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如表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的部分节选,据此推断(   )

    年份

    事件

    1840

    林则徐翻译《四洲志》,介绍西方图书馆的文字达11400余字,是西方近代图书馆第一次在中国传播。19世纪40年代,“书馆”成为对应西方“图书馆”一词的主流用语。

    1849

    西方传教士创办工部书局图书馆。

    1862

    创办京师同文馆,揭开了晚清思想变革的序幕。

    1898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将“开大图书馆”称作强学会所作五大事之一。

    1899

    清光绪帝颁布《伤各省开办中学和小学谕旨》,号令全体书院改变形式,书院藏书失去原有形态,开始逐渐过渡为近代学校图书馆。

    A . 西方图书馆源于中国的“书馆” B . 创办图书馆是变革社会的主要手段 C . 多种力量助推了图书馆的建立 D . 图书馆适应了传统教育的发展需要
  • 1.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觉醒下的近代中国文物保护

    时间

    事件

    19世纪60年代

    王韬参观大英博物馆时提出,“纵令士庶往观,所以佐读书之不逮而广其识也”。

    19世纪80年代

    康有为提出,“博物院等项,当令其属之于公,勿据为一己之私,于是任其制度之新奇,以开民智而悦民心”,并倡导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

    1905年

    张謇奏请建设帝宣博览馆,并仿效日本“尽出其历代内府所藏,以公于国人”。同年创办南通博物苑,是国人创办的具有近代意义的首个公共博物馆,由通州师范学校管理,发挥其辅助教育的功能。

    1907年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以40块马蹄银换取了完整的敦煌文书3000卷,文书及零碎残篇6000多件和五箱佛画,并偷运出境。

    1916年

    民国政府认为文物“非但供考古之研究,实关乎国粹之保存”,颁布《保存古物暂行办法》,扩大文物保护范围,责任愈加具体。

    1925年

    故宫博物院开放,文物由皇室独享到全民共享,实现了文物公有。

    1927年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考察时“拟用飞机将所得之材料运往外国”,遭到学术界的强烈反对。

    1930年

    政府出台《古物保存法》,将文物国有原则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

    1933年

    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共13427箱又64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近代中国文物保护的演变进行历史阐释。

  • 1. (2024高二下·山东期中) 2018年9月启动的“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强调“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不改变古建筑的文物原状”“在修缮过程中进行古建筑传统修缮技艺传承”。这体现了对文物古迹保护要遵循的原则是(    )
    A .   完整性 B . 合理利用 C . 原真性 D . 慎重重建
  • 1. (2024高二下·衡水期中) 下表为《世界遗产公约》的部分规定。由此可见,《世界遗产公约》( )

    条目

    规定

    第六条

    本公约缔约国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第七条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保护应被理解为建立一个旨在支持本公约缔约国保存和确定这类遗产的努力的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

    第十八条

    本公约缔约国应对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赞助下为世界遗产基金所组织的国际募款运动给予援助。

    A . 禁止各国自行保护和利用本国的遗产 B . 旨在集各缔约国之力加强对世界遗产保护 C . 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D . 制定了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
  • 1. (2024高二下·衡水期中) 自2018年国家博物馆启动“智慧国博”工程以来,国家博物馆累计完成藏品三维数据采集近6000件,藏品二维影像采集70余万件、展览数据近百个,初步建成馆藏文物大数据平台。“智慧国博”的建设( )
    A . 开创了建设数据博物馆的先河 B . 得益于信息革命的成果 C . 表明我国博物馆建设领先世界 D . 有效避免了文物的损坏
  • 1. (2024高二下·中牟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世界遗产总体分布情况(截止到2019年)

    摘编自王昕、韦杰《中国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

    材料二 近年来,欧洲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许多挑战。表现在,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可能导致其价值的损失。有些景区为了吸引游客,过度商业化,使得原本静谧的文化遗产变得喧宾夺主,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和美感。此外,欧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风险。一些古老的建筑物和文化遗址正在腐朽和消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人为破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涂鸦和偷窃,使得文化遗产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还有就是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足,使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明显不够。

    ——摘编自王瑞珠《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和规划》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 (2) 近代以来欧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遭遇自然与人为两大核心问题。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保护文化遗产”提出相应对策。
  • 1. (2024高二下·郑州期中) 1985 年,中共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建设迈上法制化轨道;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2000—2018年,高职学校从442 所增加至1418所;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人数从100.9万人增长到1133.7万人,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
    A . 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B . 满足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 . 标志着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 D . 体现中国教育体系的完善
  • 1. (2024高二下·郑州期中) 在日本各地,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各种各样的保存会、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和团体比比皆是。2002年起,日本中小学在普通课程之外增设综合学习时间,学习当地的传统文化、民俗艺能。这表明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中( )
    A . 民间团体发挥着比较重要作用 B . 分类保护,有形无形文化遗产并重 C . 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并行 D . 重视发挥文化遗产认知和教育作用
  • 1. (2024高二下·郑州期中) 收藏文化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普遍意义上的博物馆文化则起源于欧洲。15——16世纪是欧洲早期博物馆萌芽的重要时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财富的渴望,旅行者们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珍奇异宝带到了欧洲,扩充了私人和皇家的收藏规模。早期博物馆( )
    A . 是学术研究中心 B . 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 C . 是重要的宗教场所 D . 随着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而产生
  • 1. (2024高二下·郑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教育部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调整。经过调整,高等学校由1953年的181 所发展到1957年的229所,增长26.5%;1957年在校学生44.1万人,比1952 年增长1.3倍。1957年全国科研机构共有580 多个,研究人员2.8万人,比1952年增长2倍多。

    ——摘编自1957年《光明日报》

    材料二 1951年1 月,教育部要求各地深入开展反帝教育,同时允许不反动的传教士留在中国,并协同各地拟定全面接收外国学校的方案。到1951年底,全国所有教会大学都已由政府接办,其中大部分改为公立,部分改为政府补助、人民办理的私立学校,其行政、财政及财产所有权均由国人掌握。对于外侨子女学校,适当增添了中文、史地和政治常识等课程。之后,“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逐步成为国家明确规定的方针。

    ——据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调整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维护教育主权的特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