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长寿期中) 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医疗质量排行榜”显示,北欧、北美、大洋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能力最强,其次则是拉美、东欧、阿拉伯地区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处于医疗质量水平末端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这体现出(   )
    A . 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医疗质量程度 B . 医疗能力越强人民生活水平就越高 C . 西方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D . 亚非拉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普遍落后
  • 1. (2024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中世纪时,黑死病横行欧洲,当时的医生为了杜绝感染,身穿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头顶戴着黑帽,戴上可过滤空气、状如鸟嘴般的面具,眼睛由透明的玻璃护着,手着白手套,持一木棍,用来掀开病患的被单或衣物或指挥病人如何疗病,后人称之为“鸟嘴医生”。 “鸟嘴医生”的出现,说明了当时( )

    A . 将防疫与巫术连在一起 B . 逐渐重视公共卫生防治 C . 掌握了初步的防疫知识 D . 已经建立疫病救治机构
  • 1. (2024高二下·高州月考) 中世纪西欧的医师在医治病人时,首先根据脉搏和尿液,然后以肿胀、发烧、恶心、呕吐、头痛、脓液等症状为基础来进行诊断,此后,医生不仅要开出治疗方案,而且还必须根据进一步的症状以及外部(通常是气象和星象)状况或“体征”来制定预后。这套流程( )
    A . 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B . 是近代科学发展的成果 C . 体现了理性主义色彩 D . 促成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 1. (2024高二下·南充月考) 1955年5月,山西省高平县某乡成立卫生保健站,经费来源主要有三:农民群众的保健费、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益金和医疗业务收入,社员看病时只收药费。该举动得到卫生部肯定,并在我国部分地区推广。由此可知,当时农村(   )
    A . 生产关系调整推动社会保障变革 B . 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C . 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以解决 D . 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1. (2024高二下·南山月考) 作为历史上最让人闻风丧胆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天花在数千年间导致了无数人间惨剧。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启动“根除天花加强规划”,目标是10年内在全球根除天花,并在总部成立根除天花工作组—全面负责协调工作组;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大会宣布根除天花的全球目标已经实现。这反映出( )
    A . 各国重视公民健康问题 B . 国际合作推动卫生进步 C . 合作共赢已成各国共识 D . 国际政治协调机制建立
  • 1. (2024高二下·南山月考) 2023年3月1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正式启用,其中纳入119种新药,价格平均下降50.64%,药品惠及的治疗领域广泛,特别是将国产新冠肺炎治疗药品全部纳入国家医保药品。这表明中国政府( )
    A . 已经完善医疗卫生体系 B . 注重强化全民卫生意识 C . 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 D . 建立全民免费医疗制度
  • 1. (2024高二下·南山月考) 习近平同志说“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疫病和灾难的斗争史”。在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人类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

    材料一

    1346年,金帐汗国的蒙古军队攻打克里米亚半岛的加法城。军中黑死病很快传到城内,大量市民死亡。幸存者纷纷外逃,疫情逐渐从商业中心意大利传向了整个欧洲大陆,进而让瘟疫大规模席卷英国。欧洲人口至少因此减少了三分之一,英国总人口的死亡率在30%~45%之间。为此,英国政府通过了专门的卫生立法,命令在大街上架起熊熊大火来净化空气并要求保持街道的清洁。1349年夏,英国政府颁布《劳工法令》,限制劳工外流和教徒朝圣,禁止大规模的集会。英国政府和教会合作,规定黑死病尸体必须掩埋,同时限制人群出入黑死病疫区。为保障民众对土地的占有权,使幸存者有田可耕,政府下令减免赋税。直到1440年黑死病才开始消退。

    ——摘编自刘黎:《中世纪英国政府对黑死病的反应及应对措施》

    材料二

    《1911年国民健康保险法》规定工人参保由工人、雇主和政府共同出资,参保工人可免费接受全科医生诊疗。二战期间,战时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的免费诊疗范围扩展适用于遭空袭的伤员、服务业人员、生产军需产品的工人、特定的慢性疾病患者,最终适用于战时所有行业的工人和其他需接受医院治疗的人。《1946年国民医疗服务法》强调卫生大臣有责任促进建立全面的医疗服务,据此建立了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大区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机构管理,地方卫生当局负责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全科医生服务管理。

    ——摘编自李鸻《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行政治理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 年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 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全国城乡人口逐步上升。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黑死病大规模传播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英国医疗卫生发展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控作用。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直接面视下的督导化疗(DOTs),提高了结核病治愈率。但截至目前,结核病防治和抗结核病药物研发仍面临严重的资金缺口。如何吸引更多全球资本进入抗结核领域,成为业界关切。由此可见,疾病防治(    )
    A . 亟需世界卫生组织的具体指导 B . 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 C . 推动中医药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D . 需要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其主要内容为“四苗防六病”,使儿童获得对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等疾病的免疫。1992年又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这表明( )
    A . 基础计划免疫实行确保了儿童健康 B .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 C . 我国已建立了完备的医疗卫生体系 D . 疫苗的普及得益于计划经济的完善
  • 1. (2024高二下·嘉陵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管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

    14世纪

    黑死病横行欧洲时,部分医生佩戴鸟嘴面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疾病的传播。

    19世纪末

    巴斯德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细菌存在之后,莱德奇建议医护人员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结果大幅度减少了伤口感染率,口罩在欧洲医学界逐渐流行开来。

    1918到1919年

    西班牙流感蔓延期间,人们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口罩成了疫病出现的象征性影像。

    1952年

    长期的污染以及高气压滞留导致伦敦大雾围城,伦敦人染上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肺部疾病,口罩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21世纪初

    2003年中国“非典(SARS)”期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此后,除了防毒、防霞、防过敏、防病毒之外,各色各款的口罩还成为年轻人展示个性与耍酷的.工具。

    ——据欧阳晓黎《口罩从历史中来》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