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嘉陵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825年至1835年年底之间,国会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一时蔚然成风,如火如荼。美格兰的铁路已经画好了蓝图。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利润和百分率被广泛地引证,伦敦—伯明翰铁路的前景和力量却被说得天花乱坠。

    ——摘编自(英)《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

    材料二 运河运输的成本大致相当于公路运输的1/4—1/2,许多投资运河建筑的人能够获得可观的利润。到1830年时英国已经拥有2500英里的运河。纵横交错的运河,沟通了主要河流,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利于工业的发展。从1770年起,苏格兰、法国和美国的发明者就在船上试验蒸汽机。第一艘成功的商用汽船是由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的。很快,欧洲就采用了这种发明。1835年,英国就拥有315艘载重量为33444吨的汽船。

    ——摘编自萧国亮、隋富民《世界经济史》

    1. (1)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铁路和运河繁荣发展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铁路和运河繁荣发展的积极作用。
  • 1. (2024高二下·江油开学考) 如图发表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名为“穿旧衣裳的商人:教儿童如何偷窃”,作者旨在揭露英国社会发展中( )

    A . 现实引发道德危机 B . 贫富差距逐渐严重 C . 工人阶级命运悲惨 D . 资产阶级剥削残酷
  • 1. (2024高二下·茂名月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之初,知识结构的变化、人文主义的影响、绅士教育重点的转变及国际外交实践的影响,催生了英格兰新型的教育旅行,即英格兰人为满足精神或文化方面的需要而前往欧洲大陆旅行的做法。到17世纪中叶,因英格兰社会上层的政治经济需求、绅士阶层提高自身素养的需要以及部分英格兰人对自身生活习性的反思,新的教育旅行(“大旅行”)开始得到认可和接受,逐渐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社会传统和习俗。

    ——摘编自付有强《英格兰教育旅行传统探析》

    材料二 19世纪的游记作品是历史学家了解人类对世界认知的权威资源,尤其是记录欧洲人海外旅行经历的作品不胜枚举,例如刘易斯与克拉克受杰斐逊总统委托横穿北美大陆后写下的探险日记,法国托克维尔访问美国后撰写的报告,达尔文探访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记录……这些作品传达着发现新事物的喜悦,表现出对科学的强烈自觉意识。同时期,赴欧洲旅行的海外游客数量也在增多,他们把见闻记录下来,讲述给自己的同胞,其中有中国的使节、日本大臣、印度和北非学者等。

    ——摘编自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英国“大旅行”发展的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游记作品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 1. (2024高一下·温岭期中)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在他们撰写的《技术工人》一书中写道:“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史读起来像是一部内战史。”以下对“内战”理解准确的是( )
    A . 议会军与国王军队的交战 B .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 C . 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战争 D . 工业城市与乡村地区对抗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如图所示为1761—183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亚洲进口商品的结构变化(单位:百万英镑)。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工业革命影响进口贸易格局 B . 殖民扩张加剧了对原料的掠夺 C . 工业制成品国内市场已饱和 D . 圈地运动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有学者说:“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他们自己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在法国,所有的铁路干线和公路网都以巴黎为中心,导致巴黎人口急剧增加。到20世纪初,巴黎居住了全法国7.3%的人口。”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 . 英法两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 . 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得到加强 D . 欧美各国普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19世纪90年代初,欧美各国工业品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 欧洲钢轨价格在1872年至1881年间降低了60%,美国钢轨在1898年的销售价格仅为1875年的1/10稍多一点。这表明欧美各国( )
    A . 自由贸易体系走向崩溃 B . 工业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C . 工业经济结构正在调整 D . 经济发展过程隐藏危机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前夕,它已经在西欧的制造生产领域里取得了统治地位。而英国的手工工场是18世纪欧洲最先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企业,因此,英国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中率先迈开步伐,是不足为怪的。首先,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 为机器的使用创造了条件。……其次在英国的手工工场里,集中了一批技术热练的工人和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最后,英国工业革命前夕,手工工场的高级形式——集中的手工工场规模已经很大。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 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 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第一次技术革命

    从纽可门的单作用蒸汽机到瓦特的双作用蒸汽机的发明用了72年

    从发明到应用: 蒸汽机为84年

    第二次技术革命

    从法拉第的发电机模型开始, 到美国人交流电动机发明用了57年

    从发明到应用: 电动机为65年; 无线电为35年; 雷达为15年

    第三次技术革命

    代表性技术电子计算机1946年问世, 在30年时间内经历了5代; 运转速度增加30多万倍; 体积缩小到三分之一

    从发明到应用:原子能利用为6年; 电子计算机为5年; 晶体管为4年; 激光器为1年

    科学知识增长率

    20世纪50年代每年增长9.5%;60年代为10.6%; 80年代为12.5%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技术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当时“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新生产方式及新生产组织方式。并指出“世界市场”与“大工业”的辩证关系。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三次技术革命相对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而言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哪些因素推动了新技术革命的到来?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1840年—1860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5%,而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84%;1860年一1870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2.9%,而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53%。这表明A.世界局势和平稳定B.蒸汽动力普遍应用(   )
    A . 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B . 交通运输巨大发展
  • 1. (2024高一下·鄞州期中) 下表反映的是1870年和1913年,美、德、英、法四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表中①应为( )

    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年代

    1870

    1913

    1870

    1913

    32

    14

    25

    16

    23

    36

    8

    11

    13

    16

    10

    12

    10

    6

    10

    7

    A . 美国 B . 英国 C . 德国 D . 法国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4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