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怀柔期中)  中唐诗人元稹这样描绘当时的社会风尚:“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同时,胡饼成为当时人们的主食,还有不少蔬菜来自国外,如印度的刀豆、尼泊尔的菠菜等。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政治的改革 ②交通的畅通 ③开放的风气 ④遣唐使到来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高二下·唐县月考) 有学者对古代常见果品种植地域分布进行了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如表所示。魏晋南北朝时期果品种植地域分布的变化缘于( )

    果品名称

    早期种植地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种植地域

    黄河流域

    南北方广泛种植

    黄河以北、山西

    南北方广泛种植

    黄河中下游

    南北方广泛种植

    战国时楚地

    长江流域、岭南

    石榴

    西域

    南北方广泛种植

    杨梅

    长江下游

    江南、岭南

    ①经济重心的转移

    ②中央政府的推广

    ③农业科技的进步

    ④民族关系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高二下·唐县月考) 下表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丝绸之路各线的相关情况。该表反映了( )

    方位

    相关情况

    南方

    自罗马帝国时期开始,印度洋季风规律被商船的船员们所掌握,从埃及到印度的直航成为可能

    东方

    张骞的两次出使和汉武帝的反击匈奴,基本上打通从玉门关到费尔干那的东线

    西方

    安息帝国打通从木鹿到阿姆河流域的商道

    中央

    贵霜帝国为丝绸之路各支线在中亚和印度西北部的汇聚,为不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A . 商路的开辟有利于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 B . 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使一些帝国兴起 C . 东西方贸易中最活跃的元素来自于民间 D . 人口迁徙影响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形成
  • 1. (2024高二下·唐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情况(部分)

    时期

    内容

    公元166年

    东汉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唐天宝元年

    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在754年到达日本。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成为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南宋

    南宋政府进一步扩大通商口岸,同时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官员考核的标准之一,使得许多商人也积极投身于招商引资中来,为了吸引外商,凡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货,抽解物货,累价及5万贯、十万贯的,可以补官。

    15世纪前期

    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之后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清朝前期

    1684年,广东政府招募了13家较有实力的行商,指定他们与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1757年,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而十三行则是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渠道。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整体或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 (2024高二下·大名月考) [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

    材料 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的缘起、发展,形成丝绸之路多种混合型文化内涵,阐释丝绸之路的文化就是阐释中华民族多样性人文性格。有学者指出, “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点,在丝绸之路上跨越两千年的交流交往交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丝绸之路精神是对中华文明内涵的最好诠释”。

    ——摘编自来永红《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探讨》

    请以“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 1. (2024高二下·大名月考) 如图是出土于新疆民丰尼雅遗址的织锦护臂,其质地为汉代蜀地的织锦,上面织有八个汉隶文字: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据此可知( )

    A . 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B . 汉代与西域存在文明交往 C . 古代新疆地区将隶书作为统一文字 D . 汉代蜀地棉纺织工艺发达
  • 1. (2024高二下·大名月考) 2100 多年前,汉帝国开辟通向异域的通道,历史车轮转到了 400 多年前,亚欧大陆西端伊比利亚半岛上两个小国打开了通向世界的通道。这两个通道( )
    A . 都打破了地区封闭,成为不同文明交流的通道 B . 都推动了社会转型,对当时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C . 此后中国和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从未中断 D . 都促进物种、文化交流及人口的长期稳定增长
  • 1. (2024高二下·河北月考) 公元4~6世纪进入中国黄河流域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在建立政权后,都注重设立学校,传播儒学。如石勒曾立“太学”及“小学”10余所,并亲临大、小学,考诸学生经义;前秦苻坚“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女并遣受业”。这些情况的出现(    )
    A . 体现出北方传统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B . 反映了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 C . 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D . 表明儒学传播缓解了民族矛盾
  • 1.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 B . 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 C . 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D . 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
  • 1. (2023高一下·云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长安开始的这条向西绵延伸展的古代陆路交通线,成为联结东西方的古代交通大动脉。这条大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沿着这条大道。我国大量独步世界的丝织品源源不绝地运往中亚、西亚以及更遥远的西方……西方的物产以及西域的音乐、舞蹈也接踵东来,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汉朝使节到安息时。安息王派大将率领两万人马出迎数千里,并派使臣随汉使到长安,献给汉武帝大鸟卵和“犁靳善眩人(是指埃及、叙利亚一带的魔术师)”。随着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远在地中海地区的人们现在也可以辗转来到中国了。

    一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随着萄萄亚东方贸易帝国的创立,往日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威尼斯商人的地位逐步下降。这个帝国由少数岛屿和散布于绕非洲去东方的航道上的沿海商埠组成,它们在战略上都是重要的据点。葡萄牙人依靠它们得以控制伸展在半个地球上的航路,保证了葡萄牙商船畅通无阻地往来于欧亚之间,而且在航路上每隔一定距离都有一个停泊处,以补充食物和修整船只。葡萄牙就这样成为垄断欧亚之间及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之间贸易的霸主。

    -摘编自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葡萄牙帝国对外贸易之路与汉代丝路的不同点及其成因。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