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高州月考) 明朝以嘉峪关为界,将元代以来活跃在河西地区以西的察合台出伯系诸王集团转化为羁縻卫所,河西以东地区则裁撤了元代的甘肃行省及其下辖路、州,改设属于军事系统的甘州五卫、凉州卫、永昌卫等十卫三所。这一变化( )
    A . 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 B . 是为了抵御北方匈奴入侵 C . 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D . 适应了大一统国家的需要
  • 1. (2024高三下·高州月考) 如图是陕西省石泉县出土的西汉鎏金铜蚕,铜蚕造型逼真,作仰头或吐丝状。据《石泉县志》记载,当地丝织业自古繁荣,汉代更是达到高峰。据此推知,当时该地区( )

    A . 丝织品为百姓主要服饰材料 B . 冶金工艺进一步发展 C . 为丝绸贸易提供了物质前提 D . 私营手工业较为发达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是: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编者摘译自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英文版

    材料二 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阖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 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危机。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守,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国王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舰,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友好往来的主要史实
    3. (3)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在法律上的伟大成就,并分析拜占庭帝国衰落和灭亡的原因。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神圣职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岸关系源远流长,从夏代的“扬州之域”说、春秋战国的越人迁台说、秦代的“瀛洲”说、西汉的“东鲲”说、三国的“夷洲”说、隋代的“流求”说、唐代施肩吾居澎湖说来看,虽然还称不上是主权的确立,但确是一种“历史联系”,一种主权的发生,从而为中国政府对台湾行使主权奠定了基础……

    ——摘自姚同发《台湾历史文化渊源》

    材料二 政治方面,后藤新平两次进行总督府及地方行政改革,形成以民政部为核心的总督府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民政长官成为总督府最高行政长官,掌握着台湾人民的生杀大权;建立“警察中心政治”,……镇压了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运动,肃清了治安。在经济方面,后藤新平主要实行土地调查,……确立以小租户为核心的近代土地制度,“改革”地租课以重税;实行鸦片、食盐及樟脑专卖,……还创设台湾银行,统一币值及度量衡,……把台湾逐渐纳入日本“南进侵略政策”的发展轨道中。在文化方面,……以培养拥有最低知识水平、忠实地为殖民统治者掠夺经济利益服务的劳动者为目的,对台湾人民实行愚民的同化政策。

    ——摘自倪霞《后藤新平在台殖民统治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因此,台湾问题原是不存在的,但之所以成为问题,一是因为国民党发动内战,失败后逃至台湾,二是因为西方势力的干涉和插手,在其性质上属于中国内政。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台湾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因素,使得台湾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饱受国际势力的干涉。自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余年……

    ——摘自王梦《“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的旧称有哪些?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如何经略台湾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获得胜利的国际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台湾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为解决“台湾问题”做出了哪些努力?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史称明成祖“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观他在位二十二年措施,确是“有大略”的君主。他五次出塞亲征“北元”(顺帝北逃后史称北元,1403年改称鞑靼),迁都北京以及遣郑和下西洋的事迹,都是后世所乐道的。不过他无视太祖的谆谆告诫,首先任用宦官,始作俑者,也贻后世无穷之祸。这里可以得出明成祖( )

    ①任用宦官 ②亲征鞑靼 ③支持郑和下西洋 ④设置内阁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隋书》记载:“炀帝即位,营建东都,矩职修府省,九旬而就。时西域诸蕃,……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矩掌其事”的地点位于图中(    )

    A . B . C . D .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某学者在论述中指出:“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此时期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与蒙古交涉 B . 西迁的蒙古军队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色目人” C . 从海路来中国由陆路返回的旅行家把他的见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纪》 D . 汉族人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
  • 1. (2024高二下·兴文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低落,导致面临深刻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昭示主权”,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
  • 1. (2024高二下·什邡月考)  汉朝规范了服饰制度,交领右衽、束发戴冠成为社会服饰规范。在汉代服饰考古资料中极少能见到左衽服;而魏晋墓壁画中有很多贵族和平民女子穿的是左衽的窄袖衫、宽袖衫。这一变化主要是源于(  )
    A . 审美标准的差异 B . 绘画风格的影响 C . 民族文化的交融 D . 佛教文化的传播
  • 1. (2024高二下·阆中月考) 对于西藏地区,设立直属中央政府的机构宣政院进行管辖是在(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81页